2016年4月11日,中国东部浙江省义乌市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期间亚马逊展台的参观者。 (图片来源:STR / AFP /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9月18日讯】(看中国记者忆文综合报导)华尔街日报最新披露,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Amazon)传出内鬼!亚马逊员工涉嫌透过仲介,将机密客户资料、销售数据出售给卖家,并帮其删除差评。其中以中国区最为严重,亚马逊已对那里的重要高管职位进行清理。
有多个知情人士爆料,为了赚大约80-2000美元(约新台币2464到6万1591元)的酬劳,一些中国深圳亚马逊员工用下面的方法非法牟利:(1)出售内部数据,包括客户在亚马逊网站上搜索商品经常使用的关键词、销量及其它有关买家习惯的统计数据;(2)出售评论者的电子邮件等个人资料,这让卖家可以直接与撰写负面评论的客户取得联系,通过提供免费或打折商品,说服他们修改或删除差评,而亚马逊禁止这种行为;(3)有偿删除负面评论;(4)恢复已被亚马逊禁用的帐户。
据悉,删除差评的价格一般是300美元一条(约新台币9237元),仲介通常以删除5条评论起价,因此删除差评服务一次可进帐1500美元(约新台币4.6万元)。这种做法可帮助卖家产品在搜索结果中出现率提高,增加顾客点阅的机会。
亚马逊上的一位中国卖家表示,亚马逊网站上的竞争已变得十分激烈,利用违规策略去获得优势对他来说很有诱惑力,而他“如果不这样做,就活不下去了”。
亚马逊在今年5月启动了内部调查,并对中国业务重要高管职位进行了清理。除了中国员工之外,涉案人还包括美国本地员工,亚马逊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对我们的员工有高道德标准的要求,任何违反我们准则的人都会受到纪律惩处,包括解雇和潜在的法律和刑事处分。”
不过内部人士担心,由于行骗者花样百出,类似诈骗很难根除。
华尔街日报此前报导,一些卖家通过雇人反复点击某件商品,或留下虚假好评等方式作弊。亚马逊的自动系统根据已验证评论的质量、消费者点击某产品的次数,和销量等因素对产品进行排名。
有温哥华网友在美国论坛上说,有中国商家在海外华人微信群提供10加元折扣,换取好评。这位网友呼吁海外华人不要为贪图一时小利,让不当风气蔓延到海外。她表示,保持公平、可信的购物平台对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有益。
网购在中国普及的同时,其复杂和欺诈程度也超出想像。在华尔街日报揭露卖家通过不当手段获利的同时,日前,大陆媒体《新快报》爆料了网购中催生出的一个特殊职业:“职业差评师”。
在广州经营鞋子网店的张女士称,她出售的鞋子都是自己工厂设计的,在线销售近十年,销量虽不大,但口碑不错,没想到遭遇一伙“职业差评师”,让她10年心血付诸东流。
此前,她的网店在短时间内收到了14条差评,导致被扣24分,销量连续下滑。她还被多名“买家”要求“退款不退货”进行补偿,并接到了近50通骚扰电话。张女士表示,因未及时成功向平台申诉,经营近十年的淘宝网店于8月底被迫关张。
新快报记者通过网络联系上了一名“职业差评师”,发现“差评师”居然明码标价接“业务”,网店店主只要付钱,就可以通过“差评师”打击竞争对手。
一名31岁的职业差评师日前在新芽NewSeed爆料自己职业差评师的隐秘经历。她原本是昆明一家外企的文案策划。有一个5岁的儿子,幸福美满的家。但工资不涨,物价飞涨,她爱上了经济实惠的网购。后来成了一名的职业差评师,因来钱很容易。不过,噩梦也接踵而至。在一次差评师的团队行动后,卖家不分昼夜打来骚扰电话。3天后还接到一个包裹——一大群死老鼠,儿子被吓得尖叫痛哭。
事实上,几乎每个差评师都遇到过类似的报复。一些实力强大的卖家可通过技术手段调取差评师的IP地址,获得其真实ID,包括真实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码等,从而进行报复。
在一次几百人的差评团队行动后,这名职业差评师得到了2万元的收入。但她的儿子被卖家绑架并警告,“差评不撤,后果自负!”
事发后,这名差评师彻底告别了那个灰暗的职业。虽然儿子毫发无伤,但有些事情无可挽回,儿子变得非常胆小,夫妻关系淡了,那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