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了吗?(VCG/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9月10日讯】生产榨菜、二锅头、方便面的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增,结合近期一些消费趋势,拼多多火爆、9块9包邮等等,解读者纷纷惊呼“消费降级”了。
复兴之路,岂容冷水淋头?央媒不干了,新华网发文重新解读,援引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冯钢称,消费升级是“向上趋优,向下好省”,这不是降级,而是升级。
请看我的口型:榨菜、二锅头是“消费升级”……
WTF?“消费降级”说虽然立论不够严谨,然而往回找补的更嫌用力过猛。榨菜、二锅头说掉大天儿,它们也不是路易威登,而是典型的低价消费品,榨菜、二锅头能吃出“消费升级”的赶脚,才真是日了狗了。
专家两张嘴,正反都有理。冯钢教授的微博炸了,骂声如潮蜂拥而来,不得不亲口出面辟谣:最近没有接受过新华社采访,相关言论属于移花接木。
呐,标题党,彼此彼此,从自媒体到央媒,谁也没好到哪去。
数据真相是,从2004年以来,全国榨菜消费量是逐年缓慢增加的,总体数据从未大起大落,既不能证明消费降级,也不能证明消费降级。
但是要说它什么都不能证明,就也不对了。
曾经有一个很有趣的指标就是“榨菜指数”,能够精准地反映流动人口趋势。譬如2009年至2012年,榨菜在华中地区、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销售份额上升,与这几个地区的农民工回流增长相吻。而涪陵榨菜在华南地区销售份额由2007年的49%连年下滑到2011的29.99%,表明华南地区人口流出速度非常快。(国家发改委)
在这个结构指标上,榨菜指数反而跟区域经济活力向好,是有一定正关联的。
所以,事情不能简单的看。不能只看总量增与减,而要看是谁在消费,在哪里消费,才能反映出些许真相。
榨菜、二锅头、方便面,确实是底层流动人口的黄金伴侣,在这个风向标之上,榨菜指数比很多调研都准。
但这些产品的消费数据,对于中产以上富裕群体来说,几乎毫无意义,别以为马云吃过一回方便面榨菜就能强拉硬拽上关系。人家吃方便面榨菜那叫情怀,你吃方便面榨菜仅仅是因为穷。知道最近马云又说了什么?“白酒我现在只喝茅台”……
榨菜、二锅头未必能证明消费降级,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跟“消费升级”一点关系都没有,某社挨骂一点都不冤。
另一个数据真相是,这些产品同比暴增的实际是销售额和净利润,而不是产量,正如上文,产量其实相对稳定。
换句话说,并不存在突然多吃了很多榨菜、二锅头、方便面,而是因为它们的单价增高了导致了消费额增多,以前一包榨菜1块,现在一包2块,如此而已。近年来,基础食品和消费品的连年涨价,老百姓都看得清清楚楚。
与其说反映了消费降级,不如说是反映了通货膨胀。
重要的不是升级或降级,而是“被升级”或者“被降级”。通货膨胀,鱼蛋副食、主食蔬菜连年涨价,相应消费额对应增长,并不是说吃得更好了,而是吃得更贵了,升啥级啊。
如果居民收入增长跟不上通胀,那么基本消费品方面的支出增长,必然会压缩到非必须消费品,譬如衣服、电器、化妆品什么的,这才是拼多多、9块9包邮走红的真正原因。
谁不知道一分钱一分货,有钱谁不会追求品质可靠的名牌产品,谁会9块9拼那些来历不明的假冒伪劣?我们的总体经济增长,没有给底层百姓带来消费品质的提升,反而越来越精打细算,这才叫做消费降级。
消费“被升级”最典型的领域就是房产,房价连年暴涨,同地段同品质,隔两年就得多花一百万,还是一样的鸽子笼,也并没有升级到花园洋房。如今房租也开始暴涨,倒是从老破小悍然升级到了全新装修的甲醛房,连医院账单都一块给你升级了,服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