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长城是真的吗?(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姜太公究竟是哪里人
姜太公,名尚,又叫太公望、齐太公、吕尚、吕牙、子牙等等,是西周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周的强大与兴盛,是和吕牙的辅佐分不开的。关于姜尚的身世、遭遇、武功,先秦许多古籍都有记载,但多扑朔迷离,使人难辨是非。比如,他究竟是哪里人呢?这个问题至今还没弄清楚。一种观点认为,太公是汲县人。魏国史书《汲冢书》载有太公为“魏之汲邑人”的说法。战国时,汲县属魏国汲邑。《汲冢书》在地下埋藏了500~600年,于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出土,其著书年代,比《史记》早近200年。另外,据《水经注》载:在汲城东门北侧有太公庙,庙前有碑。这也是太公为汲县人的佐证。后世学者赞同此说的很多。
东吕乡之说
一些著名学者却不同意汲县说,他们认为把汲县当成太公的故乡,不免牵强附会。这些学者认为,太公的故乡在东吕乡。《博物志.注》载:“海曲县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吕,即莒,今山东沂州之地。然而这一观点在史籍上却找不到有力的证据。有学者反驳了东吕乡说,认为东吕乡很可能是太公避难的地方。《孟子.尽心》说:“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说明东海之地是太公避纣的“游寓”。太公的故乡在哪里?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和研究。
孟姜女哭长城是真的吗?
据说,在秦始皇的时候,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结婚刚三天,范喜良就被征去修长城,不久因饥寒和劳累而死去。孟姜女历尽艰辛,万里寻夫到长城,得知丈夫死去,便放声大哭,“哗啦”一下子就哭倒了长城800里。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然而,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孟姜女哭长城?从故事流传到现在已2000多年了,仍是一个谜。孟姜女故事经历了2000多年的流传和演变,其故事本身也内容差异,说法不一。如何看待这一故事,则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纯属虚构。因为山海关所存的长城是秦朝以后才筑起的,而秦始皇所筑长城距山海关北去数百千米。历史上有过哭倒城墙的记载,但故事发生的时间比秦统一六国要早得多,因此和秦始皇根本风马牛不相及。有的说,孟姜女哭长城是根据历代时势和风俗的不断变化而变更的。
战国时,齐都中盛行哭调,杞梁战死而妻迎柩便是悲剧的材料。西汉时,盛行天人感应之说。杞妻的哭城便成了崩城和坏山的感应。它的故事是顺应了文化演变而迁流,随各时各地的时势和风俗而改变,凭借了民众的情感和想像而发展的。有的认为在古代的中国,战事连绵,民不聊生,哭夫的题材十分常见,《左传》中也不无记载,因此单凭哭夫这一论据,不能令人信服。有的说,好端端的长城,竟然被一位妇女哭塌,未免流于荒诞。再说,把齐国的孟姜女捏造成秦国的孟姜女,把攻打莒城改为修筑长城,是有意往秦始皇身上栽赃。总之,孟姜女哭长城的真伪,至今尚难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