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美景(公有领域 Pixabay)
【看中国2018年3月31日讯】她的故事,该写入教科书。
庄朱玉女生于澎湖白沙乡吉贝村,以前比较早婚,16岁她就和同庄的丈夫结婚,婚后移居高雄。
阿嬷生长的年代,是战乱的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丈夫被派到南洋当军夫,阿嬷一个人要照顾小孩,还要担起整个家,她以驾驶牛车为业。
走过战乱年代,夫妻俩同心经营台电外线包办业务,没想到一次意外丈夫却从电线杆上摔下来。他们决定到高雄港改作码头装卸工作。
实际从事工作后,庄朱玉女发觉码头工人的工作非常艰辛,人家追求的钱多事少离家近,它却恰恰相反。好多码头工人和他们一样,都是来自澎湖的同乡。人亲、土亲、故乡亲,基于照顾澎湖同乡之情,庄朱玉女除了将公司储料仓库给工人住宿之外,还决定准备餐点,提供给码头工人,至少一顿温饱。
那年是1951年,庄朱玉女开始提供“免费餐点”给码头工人。
10元阿嬷为码头工人准备餐点。(图片:翻拍自高雄市政府高雄画刊,原照是庄朱玉女提供)
曾有媒体闻讯前来采访庄朱玉女,他到阿嬷的厨房时,以为自己找错了地方,以为走进工地的厨房。没有看到光鲜亮丽的慈善英雄,只看到一个看似平凡的欧巴桑正在准备免费的午餐,等待忙了一个早上的工人,让它们填饱肚子。
庄朱阿嬷原先是免费供应,但是后来花费实在太大,才改为无限量“吃到饱”只收新台币10块钱,完全“违背商业原则”!
几十年来,庄朱阿嬷每天自己推着一台孙子用过的娃娃车,到菜市场买菜,菜贩知道她做的是“绝对赔本的生意”,都会给阿嬷特别优惠的价钱,大家一起“做功德”。
阿嬷的自助餐只要10块钱,但是绝不马虎,菜色家常又丰富,除了大碗白饭、还有鲜鱼、爌肉和蔬菜等三样配菜,再加上鱼汤,满满都是“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为让穷苦人吃饱.阿嬷不惜卖掉房子。(图片:作者翻摄自YouTube)
有些艰苦人“没有钱”,阿嬷“免费供应”。原本她在高雄驳二仓库附近摆摊,后来换地方改到盐埕区公园二路公园陆桥旁。人们都说“赔钱的生意没人做”,庄朱阿嬷却是无怨无悔,一辈子卖10元自助餐也甘之如饴。
有时风雨很大,阿嬷的儿子叫母亲下雨天不要去卖,阿嬷却始终坚持:“如果我不去卖的话,那这些工人怎么办,他们要去哪里吃?”她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
“人要吃饱,才有力气做事”、“做工的人没有钱,不吃饭会饿死”阿嬷始终这么认为,因此尽管“做愈多,赔愈多”,她赔钱卖掉七栋房子,在儿子扛下开支全力支持之下,五十多年来持续供应“爱心自助餐”,阿嬷坚持一定要让“艰苦人”吃的饱,被誉为“艰苦人的守护神”。
10元阿嬷被誉为“艰苦人的守护神”(图片:作者翻摄自YouTube)
很多人都说庄朱阿嬷很傻,她从没计算究竟花了多少钱,被帮助的人也多得无法计算。她总是这么告诉自己的子女:“哎呀,戆囝仔,咱有法度赞助别人,颠倒卡好咧!”阿嬷,就是一个这么有慈悲心的人。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阿嬷一直这么相信。操劳过度的阿嬷,一辈子都在为人付出,她因二度中风,无法继续摆摊卖便当,不得不得中止卖饭。
几年后庄朱阿嬷过世,享寿96岁。阿嬷的告别式涌入超过3千人,会场外花篮摆了超过百公尺,从来没有一位平凡百姓的葬礼有这么多人前来吊唁。“码头工人很辛苦,收入又少,阿嬷自助餐量很多、菜色也不错,不够自己随便添,非常怀念阿嬷和她煮的菜。”一位工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这么说。
曾经受到阿嬷照顾的码头工人、街友和游民都来送别“十元便当阿嬷”的最后一程。大家要来谢谢阿嬷、谢谢阿嬷的爱心餐让在城市的角落讨生活的出外人能够温饱,谢谢阿嬷的爱心,温暖了无数弱势者和码头工人的心。
庄朱阿嬷在澎湖家乡吉贝岛的塑像(图片:澎湖县政府)
一位平凡的母亲,却有不平凡的善行!在艰苦困顿的年代,她想的是要让弱势者能有一餐热食和继续活下去的力量!
庄朱阿嬷身后,由儿子代为成立庄朱玉女基金会,希望母亲的爱能够继续流传,2017年,“10元便当阿嬷”塑像伫立在澎湖家乡吉贝岛上,希望大家永远都记得:“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是最无私的大爱!”
10元阿嬷硬币模拟图。(图片:合成模拟照)
有史以来,我国10元硬币铸印的都是政治人物肖像,愈来愈多人这么认为,如果未来国币要改版的时候,改为“10元便当阿嬷”,不仅让庄朱阿嬷的精神长存,当我们只要拿起手上的这枚10块钱,不管是赚来的还是花掉的,都不会忘记在台湾这块土地上,曾经有一位这么善良的阿嬷!她让穷苦人家只要10块钱,就能够温饱一顿饭。她的大爱无私精神更鞭策着公部门一定要不断努力,才对得起民间这么多为了弱势贡献一己之力,默默为善、不求回报的慈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