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先生。(图片来源:铁流提供)
1981年四川洪灾,省内外报刊发表了许多文章,四川人民出版社选编了一册报告文学,以作家高樱的文章“霞光”打头,接着是《中国青年报》驻川记者站长张飙的“江河横溢……”,接着是我的“心飞向灾区”,想不到因一条新闻调查亊件而结识了张飙,成为一生一世好友,不但使人生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拆,还寻其足迹落户北京,导演出一幕幕的大戏。事情是这样发生的……
《成都日报》改《成都晚报》前夕,为使报纸有一个崭新的面孔,十分注意面世那天报纸的内容,编委会提出,要有三个好:即一条好的评论、一条好的通讯、一条好的消息。我是个好强的人,喜欢在关键时刻展露才华。写言论不是行家,抓消息算不得能手,写通讯特写却是一支笔。一天去金堂采访听到一个新闻,山里有个叫黄双英的姑娘,出嫁时不要父母购置嫁妆,而把购置嫁妆的銭全买上果树苗带到婆家去绿了一匹山,使村里不少人富裕起来,如果用新闻消息写最多两百字,太一般化实难吸引人,如用文学手法的新闻特写却能绘声绘色引人如胜,我捉刀由一位老报人把脉,以《黄双英的“嫁妆”》为题的长篇通讯,发在《成都晚报》创刊一版上,产生了很大的新闻軣动效应。《中国青年报》一位驻川记者×××,将它改写成一条消息发在《中国青年报》头版上,被我合作者的老报人发现,便向该报北京编辑部写了封揭发告状信,说他此行为是剽窃,如果此“罪”成立这位老兄便会丢掉饭碗。为慎重起见,北京责成四川站长张飙处理此事。我是当事人除调查告发者老报人外,当然就是我了。我是个历经苦难的人,知道苦难的味道:做人切不可落井下人,置人于绝境,当拉的要拉一把。我一口否定对方无剽窃行为,同是记者在金堂采访,他有他的发现,也许我们的通讯特写启发了他,使他赶发了这条消息,最多是不谋而合的撞车。
张飙一边认真地做着记录,一边笑着点头回答“说得好,就是‘不谋而合的撞车’!记者嘛,相互通通信息很必要。”自此张飙和我成为好朋友,认为我值得一交。不久我们相约去卭崃县凤凰村采访时任县委书记的蔡文彬,我们步步田间,他仔细地听我谈论我的过去,如何因写文章打成右派,如何劳教判刑关死牢,如何越狱逃跑流浪天涯。他听后感慨万端地说:晓枫,你是个好人,你是我们“共和国”一部浓缩的历史,一定有好报,今后如遇到什么难处,我一定会帮助你。没想到几年后,他真的帮上了我……
“往亊微痕”供稿
“往亊微痕”更多故事请看﹕
http://www.secretchina.com/taxonomy/17798
铁流更多故事请看﹕
http://www.secretchina.com/taxonomy/17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