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求的付出,一个细微的善举都汇聚成伟大的品德。(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人的命运一生下来,是由高级生命,根据其人前世,前多世的德和业而定下来了,这具体表现在每个人出生时的八字不同,前世有积福德的人会生成一个好的八字;前世做了亏心事,和损德,害人,杀生等坏事的人,就会生成一个不好的八字。
命运虽前定,但其人后天的行善积德,亦能在某种程度上使其改变。但这种行善积德的行为,是出自于真心的无求而为,抑或是出于有意的有求而为,其效果就太不相同了。
大家都听到过梁武帝的故事了:昔日梁武帝心民乐善好爱修行,拜志公和尚为国师。一天,梁武帝问志公和尚:“我今天能当上皇帝,不知前世做了什么功德之事?请师究竟。”
志公答曰:“我皇前世,是个樵夫。只因上山砍柴,遇见山间灵坛古庙,庵宇朽烂,惟有古佛一尊,雨淋日晒,无人侍奉。你自发起善心,将自己头上草帽一顶,遮盖佛身。佛以天眼见到,你有如此善心,称赞言:‘善哉善哉!你如此贫苦,还不忘布施,甚为稀有。现我让你在来世,当一次人间之王。’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你今生能得此福报也。”
武帝听说后,心中喜悦。私下想道.:“一顶草帽就可以当皇帝,我今作更大的福也不难。”于是下圣旨,遍行天下:五里建一庵,十里建一寺。不觉时日一长,武帝反而惹得大病,仍去问志公和尚:“寡人今发大善,遍造庵宇,今且大兴善因,如何反加大病耶?”
志公回答:“我王前世,用自己的草帽盖佛身,乃是无意之中,倾心布施,故得大福。而你这次是有求而为,且敕行天下,广造庵宇,使天下百姓之力,为主上造庵,以此人人受苦,个个艰辛,磨杀世人,不知几何。所以天下军民,尽皆怨叹。虽是真命天子,难当万民尤怨。所以说:你这次是实际上是造业。”武帝闻说后,心中十分惭愧。
可见同样的行善积德,是“有求而为”,还是“无求自得”,就大有区别了。
无求而为行善积德而改变命运实例
1.小姑娘改变了原来的命运
宋朝时期,京城有户人家姓石,开了一家茶馆,就让自己小姑娘在店内给客人送茶。
曾经有个乞丐,身患癫病,衣服又脏又破,全身污垢,迳直闯进店里要茶喝。姑娘很有礼貌地给他茶喝,不收茶费。像这样有一个多月,每天早上姑娘都送最好的茶等着他。她的父亲见了很生气,就把乞丐赶出茶馆,还打自己的姑娘。姑娘一点也不放在心中,供茶侍候得更加小心。
又过了几天,乞丐再次来到茶馆,他对姑娘说:“你能够喝我的剩茶吗?”姑娘嫌剩茶不干净,稍微倒在地上一些,马上闻到一阵异香,就很快喝了它,感到精神一振,身体已有了劲。
乞丐说:“我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你虽然没有缘分全部喝下我的剩茶,但也可以满足你的愿望,或是富贵,或是长寿,都可以达到。”
石女是小户人家的姑娘,不清楚富贵会怎样,只希望长寿和不缺钱财。吕翁离开后,姑娘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他们听了大惊,马上寻找,却再也不见踪影。
姑娘成年以后,嫁给了一个管营指挥使,后来作了吴燕王孙女的奶妈,受封为邑君。所乳姑娘后来嫁给高遵约,受封为康国太夫人。石氏最终活了一百二十岁。
这位姑娘能摆脱世俗的偏见,自始至终免费供茶给一位身患癫病、衣服又脏又破、全身污垢的乞丐,足见其善行出自于真心,从而得到神仙给予的福报和长寿,改变了原来的命运。
2.一文钱的施舍延寿
又见一例:清朝时,杭州有位贡生(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里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平日好饮酒,醉后动辄骂人,习以为常。某年元旦,此位贡生出门遇到一乞妇要钱,见其状况甚为凄苦,但他人见状,皆漠然不顾,唯此位贡生忽发善心,给了他一个钱而离去。
后来此位贡生因病重,迷迷糊糊地进入到冥府,见到阎王。阎王责命判官稽查他善恶册子,发现恶迹甚多,而善事只有一件。于是责令用秤秤之,却发现善恶居然相等。阎王便令判官查明是何善事?
原来他曾给一乞妇一文钱,而这位乞妇乃是观世音化身,诸人皆掉头不顾,唯此位贡生给以一钱,故阎王批准令其还阳。此位贡生再生后,戒酒行善,又经历了很多年后才殁。足见一文钱的施舍即能延寿,改变了原来的命运。
无求而为行善积德会改变命运。(图片来源:Adobe stock)
3.放生行善得科举功名
也有因行善而获得科举功名的。清朝时,会稽人陶石梁、张芝亭一同经过大善寺,见到有鳝鱼数万条。陶于是对张说:“我想买这些鳝鱼来放生,无奈钱财不足,但愿兄能出面倡仪,招集众人募捐,成全此事,你看如何?”张慨然答应之,自己出银一两,招集众人募捐凑成八两,将数万条鳝鱼尽数买下放生。
到了秋天,梦见神告诉他说:“你俩本来没有中榜的命,缘于放生功大,得早一科放榜。”后来陶与张果真都考中。
(资料来源:《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夷坚志》、《北东园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