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迷恋杨贵妃,“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于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沉溺于声色,纵情欢乐。在骊山脚下的华清池,他们洗温泉,开盛宴,奏春乐。每逢御驾出游之日,在长安通往骊山的大道上,围观者总是水泄不通。皇家的大队人马,声势浩荡,绵延数里。其中有一支仪仗队,格外引人注目。这支卫队就是由亲卫、勋卫、翊卫三府人员组成。成员都是十五、六岁的翩翩少年,整整齐齐地一样高,身材英俊,仪态风流。由于身份职业,不同凡响,个个骄气十足,不可一世。人们称这些少年为“三卫郎”。在华清池,他们主要担当警戒、保卫的重任。当然,皇帝也会恩准他们洗温泉的。其中的一员,就是后来他的诗感江神的韦应物!
韦应物,纪元737年,正是开元盛世2215年生于长安一个破落的官宦人家。他因为长得风采出众,得以选进皇家仪仗队。虽然年纪不算太小,但却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大文盲。正所谓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只知贪玩酗酒,骑射快活。
“三卫郎”都是出自官宦人家,经过严格“政审”选拔出来的。韦应物在后来《逢杨开府》一诗中,追忆那段生活,真是恃宠无忌,到处横行,无法无天。诗人说:“我少年时候做过皇帝的侍卫队员,本来我是个无赖,不学无术,凭着皇帝对我家老子的宠信和恩泽才得以选上。在所住的街道里,我是个横行无忌的儿郎,家里经常藏匿着一伙亡命之徒。早晨,到赌场上去消磨时光;晚上,又去抢劫东边邻家的美女。衙门里的差役不敢来逮捕我,因为我站在皇宫里的白玉石台阶上。”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仓皇逃往西蜀。韦应物从此脱离三卫府,改弦易辙,开始发愤读书。二十七岁左右,进入仕途,先后在洛阳、高陵、户县、栎阳等地任职;在长安做过比部员外郎、左司郎中;还出任过滁州(今安徽省滁州)、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和苏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刺史。后世因此,时而称他韦左司、韦江州,时而称他韦苏州。
在三十余年的仕途上,他开始正派做人,关心民众疾苦和国家安危,力所能及地为民众施德政,同时勤奋刻苦地进行诗歌创作,终于在政声和诗名两方面声名大振。接触过少年时代的韦应物的人,怎么也没想到,当年那个泼皮无赖、纨绔子弟,竟然出落成一位努力实践仁爱德政的地方清官,一位以“高雅闲淡”闻名于世的著名诗人。在后人眼里,韦应物是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同属一流的诗人。他的山水绝佳之作,首推《滁州西涧》。这首诗写于纪元781年、唐德宗李适建中二年、他出任滁州刺史为官期间。正是这首诗,后来竟然感动了江神!
请看下面的故事:
宋代老翁王荣,要过观江,不料连连大风,刮了七天七夜。王荣没法过江。江边的父老乡亲就说:“员外您宝囊中一定有什么稀世珍宝。这条江的江神极显灵。您应当把宝物献给江神。”
王荣觉得自己实在没什么宝物。惟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条黄麈尾。就拿出来投到江中,献给了江神。可是,江风还是不停地吹。现在只剩下一方端砚,能值一点钱。王荣又把端砚献给江神。江风反而刮得更厉害了。王荣又把玄色虎帐献给江神。统统都不灵验!
王荣晚上躺在床上,左思右想,无法过江。忽然想起一事,心想:现在只有黄庭坚草书的一把扇子,扇子上面写着韦应物的诗《滁州西涧》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想到这里,王荣马上从包袱里取出这把扇子,仔细端详,恍惚之际,竟然变得一字不识。心想:“我都不认识这些字,难道鬼神认得它,喜欢它吗?”王荣过江心切,于是他就把写有韦应物的诗的这把扇子拿到江边,抛向江里!转瞬之间,风平浪静,晴空万里。船上的人欢呼!王荣大喜,立即吩咐开船,不一会儿就过了江。
正是:
神传文化数千秋,
诗彩绰约贯九洲。
天南海北意境高,
人歌仙赞韵味久;
江神犹喜滁州句,
故弄清波把诗留。
从来文坛多佳话,
延绵华夏奠泰斗!
(据《渊鉴类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