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7年8月26日讯】在A股市场,从来不缺资本玩家,缺的是踏踏实实做生意的企业家。
打造了“华建系”的江西富豪何志平就是一位资本高手,他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取得了上市公司天业通联的控制权。只是,何志平花了10个亿,买的这家上市公司的业绩真是很差。
一、一上市 业绩就变脸
根据公司介绍,天业通联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安装、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重大装备制造骨干企业,产品覆盖交通工程、能源工程、采矿工程、物流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领域。
2010年8月10日,天业通联登陆深交所。一上市,业绩就变脸,而业绩最辉煌的时候就是上市的那一年。
根据公司财报,2010年天业通联的营业收入10.9亿,接下来一路下滑。到了2016年,公司营收就只剩下3.2亿了,仅为上市当年的29.36%,降幅高达70.64%。
公司营收惨不忍睹,盈利状况更是难堪,上市第二年就暴跌,随后公司靠正儿八经经营就从来没赚过钱。
2010年,天业通联的营业利润为11,326.17万,一年后,就只剩下2,217.6万了,暴跌80.42%。这一年,公司到底经历了什么?从财报上看,主要是公司营收下滑,但是营业成本并没有同步下降,并且期间费用,即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逆势增加。由于以前冒进的经营坏账也大幅增加,侵蚀了利润。
没有最差只有更差!这就跟金融危机爆发时市场走势一样,投资者总以为市场到底了,没想到地平线下面还有地下室,地下室下面还有十八层地狱。同样,你以为天业通联暴跌80%后已经到底了,但是从那时候起,天业通联的营业利润就再也没有高过这个数,最低的时候跌到过-4.34亿。
业绩再差也要拼命留在A股市场,天业通联为此也用尽各种财务手段:重组债务、出售股权、出售固定资产等等。
2014年,天业通联必须盈利,否则连续亏损两年的天业通联股票就要暂停上市了。但是,靠经营又实在赚不了钱,没办法,卖“资产”吧。
2014年,天业通联出售子公司敖汉银亿矿业60%的股权,为当年贡献了6,616.72万的利润,然后又靠出售固定资产、重组债务等取得3,698.62万的营业外收入。就这么七凑八凑,天业通联的股票终于摆脱了暂停上市的命运。
公司经营差,天业通联的财务人员其实也挺为难的。2016年,天业通联又要面对严峻考验,因为如果再亏损,公司股票就又要披星戴帽了。咋整?上市公司的一般性做法就是,在前一年就提前把费用确认了,然后把收入推迟至下一年确认:反正是为了下一年盈利嘛,这一年就使劲亏损。
二、诡异的毛利率
根据公司官网介绍,天业通联最主要的模具产品就是管片模具。2016年,模具产品销售占营收的比重高达36.71%,是天业通联最重要的产品。因此,模具产品的毛利率对公司业绩有直接影响。
2016年,天业通联的模具产品总体毛利率由上年的12.79%提升至33.12%,翻了一番还多——原材料价格涨这么多,毛利率还这么涨,这就比较诡异了。
机械行业是钢材等大宗原材料的消费企业,同时也是电力、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费企业。供给侧改革以来,原材料价格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
2016年初到年底,中国钢铁类价格指数由58.03上涨至102.03,涨幅75.82%,螺纹钢结算价格也由1,856元/吨飙升至2,954元/吨,涨幅59.16%。
原材料涨这么多,成本上去了,要想毛利率也上升,只能提升公司产品价格了。实际上,公司也是这么做的。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2016年公司模具产品销售收入11849.52万,销售量100套、平均单价118.5万;2015年公司模具产品销售收入2,940.85万,销售量42套,平均单价70万。也就是说,公司模具产品一年内平均售价上涨69.77%!
问题是,一年涨价近70%,产品卖得出去么?这价涨的合理么?
首先,我们看一下整个机械行业的状况。机械行业基本上是过渡竞争的,钢铁原材料等上游价格的上涨很难传导至下游,机械产品价格很难提上去,甚至有些企业出现低价竞争的情况。
数据支持这个判断。据wind数据显示,2016年,永康五金市场交易价格指数中,机械设备价格指数并没有出现太大波动,最高涨幅也不到1%。
接下来,再看看公司的模具产品。根据公司官网提供的模具产品,我们在网上一搜就出现许多类似产品,竞争对手也非常多,公司并没有明显的技术壁垒或品牌壁垒。可见,天业通联在模具产品这个领域面临的竞争压力确实不小。
最后看公司对客户的议价能力。2016年,天业通联前五大客户分别为韩国GS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rp、哈密华冉东方景峡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中铁十一局和苏州市星火混凝土有限公司。
2016年天业通联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62.06%!先不说客户集中度如此高会造成多大的经营风险,单看这些客户在行业内的地位,就知道天业通联跟客户的议价能力不是很高。
因此,从逻辑上判断,在原材料价格大涨、模具产品没有特别竞争力,并且对客户的议价能力也不强的情况下,天业通联模具均价飙涨,毛利率大幅提升值得怀疑。
三、3亿元买理财产品
大家对卖房保壳,卖固定资产保壳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靠理财产品实现扭亏为盈的上市公司并不常见。
A股之大,无奇不有。2016年,天业通联之所以能够实现盈利,除了运用财务手段腾挪,理财产品带来的收益也功不可没。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公司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哪里来的?2014年,由于天业通联定向增发,公司账上资金突然飙升。于是,2015年和2016年,天业通联决定用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2016年,天业通联的理财产品余额为2.95亿,其中理财产品收益为1,545.95万。同期,天业通联靠正常经营基本刚好持平,因此理财产品收益刚好帮公司实现盈利。
问题来了:投资者买股票,目的是让上市公司好好经营,让股票迅速增值,不是让公司买理财产品的。如果投资者想买理财产品,为什么要通过上市公司买啊,自己去直接买就行了,市场上有大把的理财产品可供选择。
天业通联近3个亿的资金去买理财产品,这也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真是太低了。
其次,天业通联定增后,公司账面上不缺钱。问题是,虽然公司不差钱,但是也经不住资金一直外流啊。
自上市以来,天业通联的经营性净现金流就只有一年是正值,其余均为负值。也就是说,公司经营,现金流几乎年年往外流。
四、1年就破产的公司:1.6亿买入,1元卖出……
根据公司业绩也可以猜出,天业通联子公司经营状况也非常差。2016年,天业通联15家子公司中,没有一家盈利。亏损最多的子公司是通玛科国际有限公司,亏损金额1053万元。
天业通联:花1.6亿买入一家公司后以1元卖出的“资本运作”令人瞠目(网络图片)
从经营层面看,天业通联还有一家更奇葩的公司——意大利Società Esecuzione Lavori Idraulici S.P.A,简称SELI公司。
2011年10月28日,天业通联开始跟意大利SELI公司建立联系:天业通联、天业通联全资子公司北京华隧通掘进装备有限公司、意大利SELI与葛洲坝签署埃塞俄比亚项目,合同金额为2,881.3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8,236.27万元。
也就是说,刚开始,天业通联跟SELI公司也只是商业伙伴关系,但是,双方没抵挡住利益的诱惑,一年后把友谊升华了。
2012年6月25日,天业通联与SELI公司股东代表签署投资意向。北京时间2012年8月3日,天业通联签署协议,合计持有SELI公司441,404股股份,占增资后总股本的比例为32.26%,投资总额2,000万欧元。按照8.0的汇率计算,投资总额高达1.6亿元人民币。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天业通联这2,000万欧元花的值吗?很遗憾,天业通联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资产评估报告,只能根据简单的财务数据估计。
根据公告,截至2011年12月31日,SELI公司资产总额30,007.4万欧元、负债总额27,754.7万欧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总额2,118.7万欧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06.6万欧元。
总结起来就是,天业通联2,000万欧元溢价192.61%收购了一家年亏损1,706.6万元的意大利公司。并且,被收购方也没有任何业绩承诺。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无非是天业通联高溢价收购了一家子公司而已。但是,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对SELI公司给出了“无法表示的意见”,并强调“经济负增长预期严重影响了SELI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正面临财务紧缩的困境。”
果不其然,一年后,这家意大利子公司破产了!2013年9月25日,天业通联收到SELI董事会会议纪要电子邮件,获悉因SELI公司不能支付到期债务,其公司董事会批准了按照意大利法律申请进入破产保护程序的动议。该公司正在按意大利相关法律要求,准备向当地法院提交申请的材料。
“革命友谊”刚刚升华,亲密战友就因没钱还债而壮烈牺牲。天业通联倒也爽快,快刀斩乱麻,丝毫不念旧情,5天后,也就是三季度末,天业通联全额计提了SELI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1.27亿元。天业通联从账面上完全抹去了“亲密战友”曾经存在的痕迹。
2014年6月27日,SELI公司按照意大利法律规定向当地法院提交了破产重组计划;2014年10月9日,罗马法院审理通过了SELI公司提交的破产重组计划。
2015年11月,SELI公司进行重组,其他股东增资,于是天业通联占SELI公司的持股比例下降到0.54%。
2016年12月9日,天业通联签署协议把持有SELI公司0.54%的股权,合计408,299股以1元人民币的交易价格转让给何志平控制的天骥恒通。
又见1元转让。这部分股权到底值多少钱呢?天业通联并没有给出相关的资产评估报告,以及SELI相关的财务数据。
从2012年8月份天业通联收购SELI公司,再到2016年12月份以1元的价格卖出,四年的时间,管理层败掉了1.6亿元人民币。在毕马威出具“无法表示的意见”,并指出风险的时候,公司的管理层为何一意孤行,仍要高价收购?
五、“受伤的总是散户 赚钱的都是大股东”——这就是经典吗?
在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中,受伤的总是散户,大股东总是赚钱的。
2013年至2016年,原实际控制人朱新生分别套现了751.08万、6,589.58万、8,416.52万元和5,185.16万元,合计套现2.09亿。2013年,原实际控制人胡志军也套现了9,986.15万。截止2016年12月31日,朱新生持股77.74万,市值1,375.22万;截止2017年8月15日,胡志军分别持股1,102.27万股,市值1.56亿。
实际控制人何志平控制的华建兴业也慢慢退出,同时大赚一笔。
2013年8月份和9月份,华建兴业分别以6.06元和6.12元的价格共买入3,139.87万股,总成本为1.91亿。2016年7月份至11月份,华建兴业全部卖出股份,共套现5.3亿。3年内,华建兴业净赚3.39亿!
现在,何志平控制的华建盈富还持有公司1.41亿股股票,持有成本6.01元,市值19.88亿,浮盈11.41亿。
没办法,市场给的估值太高,在利益面前大股东也忍不住割韭菜。
欣慰的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随着IPO发行常态化,未来股市也将出现分化,烂股票会跌倒一文不值。不好好经营公司,大股东持有的股票也会烂手里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