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露说,“长时间和大规模管制无法有效应对资本流出”。(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7年7月26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日前,在中国央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讨会上,中国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说,“长时间和大规模管制无法有效应对资本流出”。7月24日晚间,中国大陆各大媒体以陈雨露这句话为标题做了报道,但没过多久,文章就被删除了。有分析指,陈雨露确实说出了实际情况。
目前,从Google的网页快照上还能看到全文,信息源来自《澎湃新闻网》。该报道显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公布了主题为“加强金融和汇率框架: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的第五次中国央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研讨会的会议实录。这也是该研讨会第一次聚焦在汇率政策。过去四次研讨会的主题分别聚焦在国际货币体系与债务处理、货币政策和资本流动管理等。
中国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研讨会上说,“我们认识到,长时间和大规模的资本管制无法有效地应对资本流出压力。中国有关方面没有出台新的外汇兑换管制举措,而是要求银行遵守和严格执行现行的外汇规则并加强背景调查……”
中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也在研讨会上表示,通过限制资本外流可以在短期内改善国际收支,但从长期看,控制资本流出将会在未来阻碍资本流入。
并且,马骏建议,中国应该更快地减少外汇干预,大幅提高汇率弹性,推动改革扩大资本流入渠道。
在宏观审慎政策方面,陈雨露表示,未来将借鉴国际经验,将把重点放在全球系统性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部门统计上,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财经分析人士唐新元认为,中国央行不可能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使人民币走上国际化的道路。而且,资本管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令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望而却步。可是中共权贵们在使用外汇配额方面更有优势,同时也无所顾忌的不断将资产转移到海外,所以,陈雨露说了实话。
并且官方也没有放松资本管制的意图,甚至有加强的态势。
7月17日,中国外管局副局长杨国中在《中国外汇网》公开发文表示,中国应认真吸取拉美债务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杨国中表示,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形势与国际趋势基本一致。2000年到2013年是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跨境资本持续流入、外汇储备不断积累的时期。2014年下半年以来,经常账户持续顺差,但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规模超过经常账户顺差,外汇储备余额由升转降。截至2017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0,568亿美元。
经济学者也认为,中国的资本管制并没有放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主办的2017国际货币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在论坛上表示,今年资本外流缓解的原因:一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的预期明显削弱;二是中国央行对于资本管制的强度明显加强;三是一行三会强监管的举措导致国内的短端货币市场明显上升,导致中美逆差重新拉大。“未来这种趋势能否持续,主要看美国经济增速和中国经济增速的比较,以及政府对于监管的态度。”
近年来多种因素叠加,导致中国经济逐渐下滑。人民币的国际声望降低,而中共政府支撑国企及干预经济的行为,也拖累了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中共政府提出人民币走国际化道路,寄希望于此获得国际声望和地位。
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SDR货币篮子,大陆官媒描述为“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里程碑”。然而,在IMF的决定于2016年10月生效之前就有迹象显示,获准加入SDR最终可能只是表明人民币国际化达到了最高水准,而非表明世界即将迎来一种新的更为多元化的货币体系。从一系列指标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放缓,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开了“倒车”。面对资金外流,中国收紧资本管制,令外界担忧中国央行此前的承诺。因为,资金流动不是资本管制就能控制的,只有稳定、开放、有回报的市场,才是持续动态稳定、有活力的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