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7年7月13日讯】从刚刚公布的CPI数据来看,2017年之内,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很难再进一步收紧了。
下图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近期CPI变动情况,可以看出,CPI在今年5月出现了环比(黄线)下跌。至于同比(蓝线),跟上月持平,上涨了1.5%。
近期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变动情况(网络图片)
中国国家统计局还宣布,上半年的CPI同比涨幅为1.4%。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不仅没有通胀压力,还有通缩的压力。
中国是新兴经济体,在CPI调控目标上可以比发达国家更高一些。所以,最近几年的“CPI同比涨幅的控制目标”都是设定在3%左右。去年4月的时候,高层感到物价的压力,是连续3个月CPI达到了2.3%。由此可见,目前的1.4%显然是偏低的。事实上,只要CPI同比涨幅低于2%,就有通缩的嫌疑。
种种迹象显示,今年下半年CPI的同比涨幅可能还会有所回落,也就是说通缩会有所加剧。
为什么会出现CPI回落的走势?原因很简单,利率在走高。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走高,意味着钱变得贵了。当钱变得贵的时候,一般人都会延迟消费。当然,企业的扩张也遇到了融资成本上升的局面,因此可能会降低扩张的冲动,这样就业机会就会减少。
去年年底以来,央行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不进一步对美元贬值,减少了货币供应量。具体体现在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不断下滑,到上个月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个位数增长”。钱少了,就贵,所以利率就开始上升。利率上升,物价就开始回落,通缩迹象就开始出现。
此前说过,把人民币维持在较高汇率,就需要提高利率。利率高了,经济增长动力就会下降;汇率高了,出口就会受到抑制。加上楼市调控,成交量下降。则中国经济增长的几大动力,将同时感到压力。这时候,经济下滑的压力就会出现。当然,物价是最先感受到的。
我们知道,2016年全年的CPI同比涨幅是2%。而2017年上半年,大幅回落到了1.4%。这个降幅是相当猛的。而且从目前情况看,下半年还会有所回落。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进一步收紧货币、抬升市场利率的空间就几乎没有了。
此外,7月14日将召开5年一次的金融工作会议,这意味着此前金融监管全面收紧,到了阶段性总结的时候。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改革中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一行三会的格局会维持。要么在国务院层面,要么在央行层面,设立跨部门协调机制,以适应新的监管形势。
这次会议,意味着新的监管体制将揭开面纱,同时也意味着此前几个月的金融监管风暴进入比较平稳时期。
当货币政策很难进一步收紧,金融监管风暴告一段落,新的监管体制面世,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货币政策在2017年内很难进一步收紧。对于投资者来说,年内将很难从央行这里听到“坏消息”了(楼市可能例外,但主动权不再一行三会,而在地方政府)。
年内美联储还有一次加息,可能还会启动缩表,但整体而言,中国央行应该不会跟进——“不紧不松”,是未来几个月的基调。对于股市来说,或许获得一段做个股的时光。但这种好时光是阶段性的,整体而言未来两三年,A股的估值仍然将趋势性下降。
也许有读者会问:央行最近连续12个交易日没有通过逆回购释放资金,反而不断回笼资金,这是啥意思。其实很简单,6月份为了防范出现钱荒,放水太多了,需要回收资金。这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继续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