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晚餐可能比吃撑更加伤身。(图片来源:pixabay)
夏天是最容易忽略晚餐的季节:天气炎热,食欲大减;为了减肥,忍饥挨饿;网上还流传着“饿治百病”的说法,似乎多吃一口都是罪过。其实,不吃晚餐可能比吃撑更加伤身,带你吃一顿最健康的晚餐。
1、晚饭吃进太多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
如果不吃晚饭的初衷是减少肠胃负担,减少热能堆积,似乎还有些科学性。
不过若能做到恰当的饮食,合理地运动,即使吃晚饭,也不会堆积脂肪。因此,大家没必要太走极端。
2、饥饿可促使吞噬细胞清理体内垃圾
这个说法不太科学。人体饥饿时,细胞也处于一种“萎缩”状态,没有能力去吞噬有害细胞,反而会受到损害。
此外,不吃晚饭容易诱发低血糖,导致器官营养供给不够,人体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
3、饥饿状态下才能分泌大量消化液
这个说法实在离谱。进食才会刺激消化腺分泌大量消化液,人体在饥饿状态下,器官分泌消化液的功能相对处于“封闭”状态。
从口腔来讲,咀嚼食物时,才会大量释放唾液;食道也会随之释放一些黏液,有助于食物顺利进入胃中;胃开始加快蠕动,产生消化酶;接下来,十二指肠会刺激胆囊释放胆汁,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脂肪。
不吃晚饭胃酸会伤害胃黏膜,对养胃不利。
九种晚餐最伤身
虽然不吃晚餐大错特错,但吃得不对也会影响身体健康,这9种最差晚餐,还是不吃为妙。
1、离不开肉
英国营养科学顾问委员会指出,晚上过量摄入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如热狗、汉堡、香肠等,会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红肉油炸或烧烤后,会产生异环胺类化合物,还可能导致肠癌。并且红肉纤维含量低,易引起便秘,从而影响胆汁及胆酸的中和,刺激大肠上皮细胞。
2、总吃剩饭
统计发现,很多胰腺炎尤其是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都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关,比如暴饮暴食、食用变质食物等。
特别是变质蛋白含量高的剩鱼、剩肉后,也可能导致细菌感染,进一步诱发胰腺病变。
3、吃产气食物
晚上吃一些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较多气体的食物,如豆类、包心菜、绿椰菜、青椒、茄子、土豆、芋头、玉米、香蕉、面包、柑橘类水果和添加木糖醇的饮料及甜点等,会让人产生腹胀感,妨碍正常睡眠。
4、吃得太辣
过辣饮食易让肠胃产生灼烧感,导致胃食管反流或便秘、大便干燥等问题。另外,晚上吃的过咸过辣,如摄入大量辣椒、大蒜及生洋葱等辛辣的食物,也会造成某些人胃部灼热及消化不良,从而干扰睡眠。
5、不吃主食
美国营养学家研究显示,主食吃得少,坏胆固醇会增高,患心脏病的风险就更大。以水果当主食的行为,极易造成营养不良和营养不均。
6、爱喝煲汤
肉汤如排骨汤、猪蹄汤等,其中的脂肪含量很高,尤其对心血管有害的饱和脂肪含量很高,不宜常喝;高血压患者不适喝太咸的汤;痛风患者不应多喝海鲜汤等动物性食品的汤,因为其中的嘌呤含量较高。
胃肠不好、食欲不振的人通常脂肪消化能力也比较弱,如果要喝肉汤等,应该先去掉汤里的大部分浮油。
7、喜吃甜品
过于甜腻的东西很容易给肠胃消化造成负担。甜品中的糖分很难在休息的状态下分解,进而会转换成脂肪,容易造成肥胖。长此以往也有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8、生冷黏硬
生冷,一般指未经过烹饪处理的、比较凉的食物,比如梨、香瓜、生西红柿等生冷瓜果,或是凉拌黄瓜、凉拌海蜇等凉拌菜;而黏硬,则是指是汤圆、年糕、切糕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干煸、干炸、水分很少的干硬食物。
这些食物进入胃内后,会直接影响胃的工作,让原本可以很温和进行的消化活动变得异常亢奋,容易导致急慢性胃炎等胃病。
9、过量饮酒
睡前饮酒会使酒中的很多有害物质在体内存积,毒害身体,损伤视网膜,降低抵抗力,并使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明显加重。
因此,尽量保证睡前4~6小时内不饮酒,晚上的应酬能少则少。如果不得已,睡前喝了酒,最好再喝点绿茶解酒,或喝点温牛奶保护胃黏膜。
晚餐的正确打开方式
首先,推荐在晚上5点~7点间吃晚餐,并尽量保持规律。上班族即使不能保证每天按时吃饭,也最好在加班时吃些饼干、点心等,以免晚餐吃得太多。
其次,吃晚饭前,回想一下早餐和午餐都吃了什么,在晚上把今天缺乏的营养都补上。比如,如果前两顿没吃粗粮,晚上就来碗杂粮粥。
再次,吃饭时不要三心二意,说话、看电视、玩手机等都会分散吃饭的注意力,影响咀嚼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增加胃的负担。
最后,晚餐要保证食物的多样性,注重营养搭配。多吃些蔬菜和粗粮,从而摄入更多的膳食纤维,增加胃肠动力,有助消化。
另外,经常需要在外应酬的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把握好自己的饭量,尽量把应酬、聚餐安排在中午。
来源:阿波罗新闻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