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千年的古代智慧――鲁班锁
流传千年的古代智慧――鲁班锁
鲁班锁,也叫八卦锁、孔明锁,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根据鲁班的发明,结合八卦玄学的原理发明的一种玩具,曾广泛流传于民间。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民间还有“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叫法。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就像一张纸对折一下就能够立得起来,展现了一种看似简单,却凝结着不平凡的智慧。
相传中国古代盖皇宫、庙宇不可用铁钉,会破坏风水,而必需用接榫互锁的方式进行。榫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榫和卯几乎伴随了中国古代人用木头的整个过程,民居、宫殿都是用木头做的。中国人使用木头的高超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世界历史上首屈一指,并形成体系影响到了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地。这些成就从根本上说就是榫卯的成就。“墙倒房不塌”,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神奇奥秘之处。
鲁班锁是一种复杂的、高度技巧性的榫卯关系。是中国木构结点榫卯技巧达到极致的一种产物。卯榫是两个木构件之间采用一种凹凸处理的接合方式进行连接的结构,凹进部分叫卯,凸出部分叫榫。其特点是不需要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原理就可以将物件牢固的结合在一起,显示了古人巧夺天工的创造成就。 鲁班锁根据榫卯相互契合的原理,一榫一卯,一凸一凹,六根木头吻合而成的。这也是早年木工师傅受徒时,让徒弟练习榫头的样本。一直到现在,中式木匠,仍然代代相传。由于解开这种插接锁要有聪明的头脑,所以又有人称它为“孔明锁”,将它和古代足智多谋的军师孔明联系起来。
鲁班锁不使用任何接合剂或铁钉,中间有缺,缺缺相合,以十字双交卡榫组成。
鲁班锁不使用任何接合剂或铁钉,中间有缺,缺缺相合,以十字双交卡榫组成。它看似简单,但设计难度相当高,卡榫仅借木条的不同凹槽放置、拼凑,挖槽的密合度稍有不足都可能影响结构稳固度,需将木块大小不一的卡榫精准放置才能组合成功,而且只要抽掉一根木条,整个接合的木块也即散架了。
榫卯结构是两物体相互衔接比较直观而原始的方式,二者靠的是木构件的摩擦力连结,因此尺寸必须非常合适,可丁可卯儿。如果用中国古代哲学来看榫是突起物,可以理解为阳;卯口是凹的形状,贯通了就是卯眼,可以理解为阴。两者相合是一种阴阳相合。古人也许正是受了动物骨骼和关节中的突起与凹陷的启发,结合阴阳理念发明了榫卯结构,榫卯结构确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比如有句成语叫作“方枘圆凿”,出自《楚辞》:“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人们在用木料制作器具时,凿出的卯眼叫作凿,削成的榫头叫作枘,凿和枘的大小形状必须完全一致才能合适的装配起来,后来用此成语比喻双方意见不合,不能相容,配合不好,格格不入。
跟它相反的一个词大家就很熟悉了,叫作“丁是丁,卯是卯”,(丁指榫头)讲的是做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鲁班锁实际是一种涉及立体几何知识的玩具
鲁班锁很可能开始是一件实用的东西,后来才成为游戏。例如,在山西的农村,过去妇女们用的绕线架就是三根和六根的鲁班锁结构。一个平面的线板一般只可以绕一到两种线,而鲁班锁结构的绕线架可以绕六种不同的线。这样,用一个线架,妇女们常用的线就都在手边了。和鲁班锁游戏不同的是,绕线架的结构一般都很紧,加上外部的油漆,鲁班锁结构的绕线架一般不能够打开。
鲁班锁结构还用在器具上,比如说针线盒和筷子篓。人们一般将这样的筷子篓挂在厨房的墙上,放置洗干净的筷子。这样的器具常装饰着时代气息很强的图文。制作这样的器具时要用还没有干燥的竹子,先用竹子做出鲁班锁结构的架子,再将木板嵌入框架中。竹子干燥后,器具的结构就会很紧密结实,不能再打开。
鲁班锁以其古朴的外表,对称的形状,神奇的内部结构,散发出独特的吸引人的魅力。一个古老的玩具,却折射出一个民族古老文化的传承。
鲁班锁很可能开始是一件实用的东西,后来才成为游戏(以上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鲁班锁实际是一种涉及立体几何知识的玩具。通过几何分割,可以组成多种锁定方式。古典数学玩具见证了中国古代的悠远文明,也为现代人传递了知识与乐趣。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就蕴藏在游戏之中。通过鲁班锁,能让我们领略到科学的奥秘与趣味,也能够学到一些科学的知识与方法。中国古典玩具博大精深,因流传中外、喜者众多而博大,因文明高雅、造型优美、数学底蕴深厚而精深。通过解开鲁班锁可以让我们体验远古智慧,可别让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丢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