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7年6月26日讯】共享经济真的是一剂万能灵药吗?共享经济行业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行业的玩家需要怎样的竞争优势?一将功成万骨枯,成王败寇,谁又黯然神伤?
今天的商业格局和100年前非常像,无论中美都是寡头大公司的天下,而且这些公司在资本市场也被疯狂追捧。
100年前的三巨头,是JP摩根的通用电气、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还有卡内基的美国钢铁。JP摩根最先驾鹤西去,洛克菲勒和卡内基看到老对手走了,他俩突然意识到,我们竞争了半辈子,究竟在争些什么呢?
他们幡然醒悟:世间万物,非我所有,为我所用。只要能用不就行了?竞争了一辈子,占有了一大堆的物质,可是到最后,又能怎么样呢?于是洛克菲勒和卡内基展开了一场新的竞赛——慈善竞赛,他俩比赛看谁捐得多,把财富散出去,为人们所用。
这一切的转折点,就是观念的改变。这种观念的改变,其实是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兴起的共享经济的信念基础:非我所有,却为我所用。
大家开始把这种理念运用在出行(比如自行车、汽车),用在居住(比如共享民宿),甚至服装、珠宝等行业都在掀起共享经济的风潮。对于这么一个新兴行业,我们如何去思考它的价值呢?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共享经济其实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行业,它的本质其实是租赁行业,租赁行业的所有商业规律在共享经济中都是奏效的。租赁经济开始出现高速增长其实始于2009年,很好理解,金融危机之后,大家的收入水平和开支受到巨大冲击,叠加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信息的流通高效便捷,让你知道我要,我能知道你有,快速匹配,共享就像一根划过黑夜的火柴,今天已经成熊熊大火之势。
租赁行业中的玩家在竞争的其实是两个关键点:第一,管理周转率,第二,管理残值。
周转率很简单,你的资产都堆在仓库,都租不出去,效率太低,肯定是赚不到钱的,周转越快越好越赚钱。第二点更重要,但是大家都有意识忽略掉,那就是残值管理。我东西借给你,一趟下去,好好的资产,只剩下10%的残值了,那我的资产折旧太快,赚的钱也全部赔掉,还是白忙活。
所以在这个行业中,真正能赚钱的都是轻资产做信息生意的玩家。最后共享经济领域,真正获利能成功的,都是细分领域的一到两家寡头型信息平台,而对于那些重资产的,甚至制造业公司,是有巨大冲击的。共享经济的副作用,投资者必须高度清醒。
我们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全球最大的自行车制造商是一家中国台湾上市公司——巨大机械。它旗下的捷安特基本是陪伴80后一代人的童年回忆。这家公司去年年报罕见出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大幅下滑。一季报出来,利润加速下滑至33%,这一切在过去十余年间从未发生过。很简单,因为大家不再需要拥有一台自行车,路边停着的那每一辆,其实都是你的车。
再举一个例子,内地资本市场有家公司叫信隆健康,这家公司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一家知名共享单车的配件供应商,供应把手、车座等关键配件。这家公司一季报利润大幅下滑了73%。公司在财报中是这样解释的:虽然获得了共享单车的大量订单,但是自行车行业竞争过于激烈,导致毛利率普遍走低,而且人力和材料成本上升也在侵蚀利润。
无巧不成书,知名的上海永久自行车(中路股份),财报中也能看到这两年它的毛利率水平每一期都在下滑,侧面证明了自行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巨大生存压力。
最后总结一下,商业世界中不存在韩剧那样一团和气的大团圆结局。它一定是挑战者出现,颠覆行业原有格局。共享经济也不是一丹万能灵药,胜利者仅仅是细分领域里最后的那一到两家平台型互联网公司,但是那些制造业公司,无论是作为供应商,还是作为竞争对手,都会面临巨大压力。
一切的演变都始于那句话:非我所有,却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