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官场,祁同伟式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也许是绝大多数(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7年4月29日讯】最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中国大陆热播。该剧在湖南卫视平台播出,最高收视率破7%,不出意外将成为2017年的剧王。虽然该剧是“大团圆”结局,贪官污吏都受到惩处,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社会舆论的讨论方向发生了偏移:这部聚焦反腐的正剧,正面人物令不少观众觉得很“假”,相反,作为大反派出现的祁同伟,却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同情。在这个反派人物身上,隐藏着中国政治生态的密码,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一个底层人物的覆灭史。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剧集过半时,祁同伟这个人的做派,让观众联想到一个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这个词最早被公众所知,是因为北大教授钱理群一个著名演讲,他这样说道:“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特别是我刚才说的,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我所概括的‘绝对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所谓‘绝对’,是指一己利益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
精致利己主义的本质在于为了利益自觉地择错。明明知道某个行为是错的,可还是为了利益去做,以原则换金钱,以身体换地位,以人格换机会,甚至不惜违背道德,作奸犯科,损害他人利益。精致利己主义者的问题并不在于利己——事实上利己并不可耻,而在于利己时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崩塌,主动择错。
祁同伟一出场,就是一副一心往上爬的样子。作为省公安厅厅长,他想继续进步,在换届中当上副省长。为了在省委常委会上多拿几票、赢得认同,他先是巴结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之后看到原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陈岩石与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关系不错,又去巴结陈岩石。这切切实实是“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
如果说巴结他人,还只是道德和作风上的问题,可在大风厂等案中,他与高小琴勾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甚至不惜杀人,已经走上了违法之路。
祁同伟也符合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另一个特征,“精致”。何谓“精致”?钱理群解释道:“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养,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他们惊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体制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以赛亚・伯林的一段话放在这里也很贴切:“他们彬彬有礼,体面正派,聪明伶俐,魅力十足……那的确是一种麻木,一种可敬的、急于为社会所用的、经过绝妙拿捏的、然而却十分冷淡呆板的优雅与得体。”
祁同伟的“精致”,不仅仅体现在长相上——许亚军为这个角色加分不少,更在于他在自觉择错的同时,擅长于算计、伪装和自我保护,手法更加狡猾、反侦察能力更强,错误更显得隐蔽,危害也更大。
祁同伟前史
因此,祁同伟这个角色给观众的前期印象是“可恨”的。只是,祁同伟是否从一进入官场,就是一个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在第26集时,该集用了半集多的时间介绍了祁同伟之前的经历。其实祁同伟也曾是个有为青年。农村家庭出身,考到了汉东大学政法系,还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陈岩石的女儿陈阳和大他十岁的省委政法委书记的女儿梁璐都心仪于他。但他只爱陈阳,并拒绝了梁璐。可毕业之时,他却遭到了梁璐的报复,梁璐的父亲将他分配到了乡镇司法所,陈阳去了北京,两人被硬生生拆散。
这是对祁同伟的第一个打击。在那里,他看到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所长一干三十年,从热血青年和到暮年老者,一瞬间,他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后的自己。他或许已经感觉到,个体的命运在权势面前的渺小。但他仍不气馁,他仍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他主动请缨参与缉毒工作,在缉毒过程中,身中三弹差点牺牲,他用命换来了英雄称号,并希望能够走出基层。可结果是,他仍被压在基层一动不动。这是第二个打击,也是致命的打击。祁同伟这才发现,只要有梁璐的父亲压着,无论他多么努力,可能也不再有翻身的机会,“英雄在权力面前是拗不过的”。
此刻的祁同伟走上了蜕变之路,他转而追求梁璐,梁璐要求祁同伟在汉东大学操场当众跪下求婚,祁同伟照做。这一跪,不仅是他与陈阳的爱情死了,过去的祁同伟也死了。他终于从一个有为青年,蜕变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对于祁同伟的这段经历,不少人的看法可能与剧中的侯亮平和钟小艾相似,他的不得志只是“权力小小地一任性”;他的遭遇,无非是谁都会遇上的“走上社会碰了壁”;祁同伟被这么轻易就摧毁了,说明他的意志力比纸还脆弱……这的确是部分事实,毕竟任何选择都是由个体做出的,并且,祁同伟之后的“黑化”之路,与梁璐父亲并无直接关系,这是祁同伟的自作孽。然而,我们同样不能将所有问题都推到祁同伟身上,我们必须正视:在他蜕变的关键时期,梁璐父亲和梁璐所代表的任性权力,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有着怎样致命的伤害。
启蒙主义的绝境
侯亮平和钟小艾对祁同伟的批评,强调的是个体的良知、努力、自制力、意志力,以及作为一名公仆的服务意识和贡献精神,这些是我们在批判精致利己主义者时常用的话语,如果用一个概念来统称,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启蒙主义话语”。
有为青年时期的祁同伟,本是启蒙主义话语的信奉者。他坚守自己的爱情,并不屈从于梁璐及其家族的权势;即便被分配到山沟里的司法所,他也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可遗憾的是,在梁璐父亲的权势面前,他发现个体的奋斗和努力不值一提,他无法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定位,他失去了想象未来的能力和信心。在梁璐父女的威逼利诱下,在一手遮天、为所欲为的权力压迫下,启蒙主义话语在他这里失效了。
可以说,启蒙主义话语的失效,直接催生了精致利己主义者。启蒙主义话语为何失效?齐泽克在《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一书中对“启蒙主义的绝境”有深刻的揭示:“人们很清楚那个虚假性,知道意识形态普遍性下面掩藏着特定的利益,但他拒不与之断绝关系。”也就是说,人们都知道这是错的,可他们却情愿将错就错。为什么会如此?因为人们已经没有“替代选择”,只有这样做才能利益最大化。
在梁璐父亲的权势面前,祁同伟是否还有“替代选择”?你当然可以说,他也可以在基层做得很精彩,但如果祁同伟本可以有更大作为,却因为权势的为所欲为而丧失了选择的权利,那么,他的这个选择其实是“别无选择”。年轻人当然可能在社会上碰壁了,但问题的关键于,祁同伟的“碰壁”是有人故意刁难,从中折射出的权力对个体努力的碾压,才是令祁同伟屈服的原因。
这也是祁同伟引人同情地方。虽然他之后的“黑化”之路是自作孽,但导致他“黑化”的开始,是以梁璐父女为代表的为所欲为的权力,而这样的权力仍遍布中国官场。反腐大战,虽然反掉了一些明显的经济贪污等,但却仍没有反掉这种裙带联姻和阶层固化。一个平民子弟上升之路是如此艰难重重,而“官二代”们却天生歆享着各种政治资源和权力资源,他们动动手指头,就轻易决定了一个小人物的命运。此时,面对蜕变成精致利己者的小人物,道德劝诫和批评自然是必须的,但这可能是失效的,只要梁璐父女们的权力没有被关在笼子里,就会有无数被损害被侮辱的有为青年祁同伟,也会有无数最终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祁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