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津进军的义和团拳民(网络图片)
抵制洋货就像抽羊角风,隔段时间就会犯一次。但追根溯源,抵制洋货从何时兴起的呢?这必定和近代中国的开放有关。自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大门,洋货开始陆续进入中国。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放力度加强,洋货早已十分普及。洋火(火柴)、洋油(煤油)等日用生活品便已走进寻常百姓家。本是造福人民群众生活的好东西,在有些人的眼里却成了耻辱。他们通常使用暴力手段剥夺人们使用洋货的权力,而且他们都披着爱国的外衣,对,他们就是义和团,也可以说是抵制洋货的鼻祖。
义和团拳民基本都是山东、直隶的农民,因为家里闹灾,无法种地,闲暇聚众滋事。“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核心宗旨,是不是真的“扶清”不清楚,但“灭洋”则是真的。烧教堂、杀洋人,让很多人洋人闻风丧胆。但义和团还不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烧杀打砸惯了就刹不住车,他们开始折腾起自己人。
1900年,义和团开始进入大城市,以京津为最。此时的他们,基本是遇“洋”必毁,和“洋”沾边就逃不过他们的魔爪。天津首当其冲,作为仅次于上海的中国最开放城市,天津城里的“洋”东西太多太多。听说马路上电线杆是洋方法做的,拔掉!看这个楼房是外国洋造型,烧掉!铁路是外国人建的,毁掉!
最倒霉的是老百姓,当时很多人家都点洋油灯照明。这帮农民看不惯,我们乡下晚上漆黑一片,你们居然灯火通明,竟然还用的是洋人的煤油。捣毁!义和团依仗人多势众,根本不由分说,进到人家里就把洋油灯摔碎,把人家里的洋油倒掉。一时间,天津市民谈义和团色变,谈“洋”色变。胆小的市民,纷纷主动摔碎洋油灯,倒掉洋油,将家里的洋货全部藏起来或直接毁掉。最疯狂的时候,义和团拳民可以肆无忌惮到市民家里搜查,是否藏有洋玩意,不仅洋油,还有洋磁杯,洋药、洋布等。一些恼怒的市民若是抗议,轻者被痛殴,重者遭斩杀。南市一个家庭的小男孩,仅仅因为穿了一双洋袜子,全家就被一阵暴打。
与天津近在咫尺的北京也无法幸免。北京前门一条街,商铺云集,甚是繁华,却成了义和团抵制洋货的重灾区。义和团拳民非常喜欢巡街,看到哪家店铺招牌有“洋”字,就强迫人家改掉,否则直接砸毁。“洋药局”要改,改成“土药局”;“洋货”改成“土货”,店主说,“土货”不好听啊,那就改成“广货”。“洋布店”改成“细布店”。总之,不能见一个“洋”字。
大栅栏的老德记西药房非常有名,每天顾客盈门。义和团说你们卖洋药,要交出销毁。药房老板也不是一般人,说凭啥交给你们销毁,再者,我这里本身就是西药房,不卖洋药卖啥。义和团一看遇到硬茬了,立即纠集了上百拳民围攻药房。双方对峙时,言语激烈,一度要动手。最后,有拳民说,干脆烧了。众拳民应,很快就把火点了起来。义和团还警告围观的市民,不许扑救,谁扑救就灭了谁。大火越烧越旺,闻讯赶来的军警也不敢管。义和团热情高涨,高呼爱国口号。
闹市建筑密集,其它商铺自然也不会幸免。很快,大火顺势蔓延开来,周边商铺成了一片火海。有的老板心疼自己的买卖,慌忙组织扑救,被义和团打折了腿扔进火海。这恐怖一幕吓坏了其他老板。很多老板望着自己辛苦经营的店铺被付之一炬,欲哭无泪。前门的大火烧了一天一夜,周围街巷都有波及。紫禁城里的太监、格格们都被烟熏到了。慈禧老佛爷只顾低头喝茶,那模样相当镇定。据事后统计,前门被烧店铺一千八百余家,烧毁房屋七千余间。有人感叹,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遭此大灾,一旦而尽。
气焰嚣张的义和团又跑到西单等地继续作恶。西单钟表铺率先被围攻,又是一把大火,连同周围商铺,被烧毁一百多家。其实,义和团们真的抵制洋货吗?并不是,他们自己也喜欢。骡马市一些洋货店,就遭到了义和团打劫。最恐怖的是,义和团走了一拨又来一拨,前脚祸害完,后边接着祸害。众多店铺老板不堪其扰。
天子脚下,光天化日,义和团公然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原因真的是爱国、抵制洋货吗?义和团曾受到慈禧的公开表彰与奖赏。慈禧拿出十万两白银,鼓励义和团的所谓“扶清灭洋”事业。朝中大臣对于义和团势力的壮大也各怀鬼胎,公开支持资助者更不在少数。这些底层农民忽然一夜之间成为了朝廷青睐的对象,顿时有翻身做主的感觉,昔日受欺负,今日威风八面,自然内心无比膨胀。
农民无知、愚昧尚可理解,但官府背后的暗中鼓励、煽动是否应引起人们的警惕与反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