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的高尚行径值得效法,贪官的恶行岂能传承延续?(摄影:乙欣)
接续〈古人笔墨载录了贪官污吏的计高一筹?〉一文。
逃离至他乡,岂能躲过天道?
逃至新昌县的叶景初,藏匿不出将近一年了。见大家都不知道他的踪迹,叶景初暗自庆幸计谋得逞了。叶景初的父亲偶遇近邻陈姓老翁,就留客到家中相聚,说一会儿话。两方谈得相当投意,于是就互相往来。距离屋舍三里处,有一座秀丽耸拔的山峦,那里有幽静雅致的僧院,陈老翁不时携酒并邀请叶家父子一同赏游。叶家也会备妥酒菜物品作为答礼,约莫十天就相聚一回,如此这样已习以为常。
有一天,手提酒器的童仆走到半路时却跌了一跤,肴馔蔬果都翻覆在地,有一半的菜肴还掺入了沙土。叶景初见了怒不可遏,痛殴了童仆一顿。童仆前往僧院的厨房暖酒时,止不住怨恚,他偷偷詈骂:“我又不曾偷盗库银,为了什么这样凌虐我?我若是说出事情根由,看他还能有面目做人吗?”僧人听了,不禁生疑,就以甜言蜜语哄骗童仆,探得了实情。僧人欣喜获知了件珍贵奇宝。
隔日早晨,僧人就拿着修葺僧寺的陈述簿前往叶家拜访,请求他们帮助。叶景初答应给予三两,僧人请求再增至五两至八两,但仍不甚满意,且口出冷言讥刺叶景初:“不义之财,不如欢喜施舍,若是再吝啬顾惜,必有过失之灾殃。”叶景初听后即愤怒责骂,僧人也不相让,两人就这样喧闹不止。
地邻都前来问吵架的原因,僧人说:“此人是苏郡偷盗库银的库吏,他逃避到这里。”众人一齐捉拿叶景初去到了新昌县的县衙,叶景初仍在抵赖,僧人称童仆知道详情。官吏审问童仆后,童仆就悉数吐露了真相。
新昌县的县官就将叶景初递解回归至原籍,并以监守自盗之罪,拟判他得永远发配边疆充军。不过,因为追查的赃款无法缴交回来,叶景初最后就死在监狱中了。
文化精粹何在?无非承载高尚至理
我们除了借由这些文献习得文化精华,亦从中萃取世间精诚的名言真理。
陆令尹虽无亲自专行偷盗,但他处理官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泯灭良心地收受叶景初的馈赠,岂能被排除于贪官之列?他明知状况却如故,最终势必得面临不辨是非且失德丢官的下场。
叶景初最初为了谄媚上级,而起恶念行偷盗。当利益受损时,他又另行诡计,自以为计高一筹,私下铺排将坏事都推给默许他贪盗库银的陆令尹就稳妥当了,接着再远走他乡,一切就更神不知鬼不觉了。殊不知恶报早在他暗自揣度恶计、偷干坏事时就已经注定好了。
虽说整件事情并无牵涉鬼神等玄妙之事,可是借由知悉叶景初全部恶行且遭他毒打才开始喃喃暗骂的童仆之口,来让一旁僧人察觉真相,这难道不是上苍巧安排吗?甚至还安排不悦叶景初已行贪盗,捐款却还如此小气的僧人说出人间千万年来的正理:“不义之财,不如喜舍。若复吝惜,必有非灾。”
读到这里,谁能否认此话的真意呢?千年的中国文化若非传播正道真理,岂能供后人仰望,真真正正孕育亿万人的心灵精神呢?读圣贤书,难道还为其他繁杂琐事吗?
在我们之前,有多少数不尽的古人,每每阅览古籍,在寻求了真理真道时,总不禁潸然泪下,在涕泪交加之际,更加坚定地迈开传播世间义理的步伐。因而,现今的我们才有幸能在每一部古籍中,探得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细究不完的历史元素,以及隐隐约约见到了古人有感于读书使命,承传了前人正气的身影与魂魄。
参考资料
《泾林续记》(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黄敏译注﹔章培恒审阅《明代文言短篇小说》(台北:锦绣,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