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6年09月21日讯】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对国家经济进行调控的机制,体现的是政府的意志。目前中国大陆经济学界讨论最激烈的话题,莫过于产能过剩下的“产业政策”,辩论双方的争论点在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否需要政府的产业政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的观点是,“没有产业政策,国家必然不成功”。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维迎的观点是,主张“废除任何形式的产业政策,政府不应该给任何产业、任何企业吃偏饭”。
林毅夫认为,一个从事技术创新的企业家,一方面需要企业家个人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政府的“产业政策”集中有限资源,进行调控。
张维迎的观点是,“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在全球都失败了。产业政策失败的原因在于,创新是不可预见的,“唯一途径是经济试验的自由”,而产业政策是将自己锁定在预定的路径上,相当于一场赌博。过去几十年的产业政策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
此外,北大教授黄益平认为,“好的产业政策应该具备五个方面要素:顺应市场、不限制竞争、谨慎干预、有退出机制和做事后评估。如果做不到这些,实行产业政策很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弊大于利。”
今年6月份大陆官方下发文件,要求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当时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这其中存在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问题。
吴敬琏认为,要想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率,就不能有过度的行政干预和“倾斜政策”,应该以竞争政策为主、产业政策服从竞争政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当前的产能过剩、技术低端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体制和政策因素抑制了市场竞争、限制了资源的自由流动,以至于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没有退出市场,有失公平竞争。
针对中国大陆的产能过剩问题,台湾政治大学两岸政经研究中心主任魏艾曾在今年5月份撰文表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靠行政手段、政府下达指标,但是从过去的情况来看,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存在一刀切的缺点,地方政府由于偏袒国有企业,很有可能把有效率的企业淘汰掉、保留无效率的企业。
第二个途径是,调整过去政府的不适当干预、撤除对国有企业的过度保护(补贴、优惠等),让市场调节发挥作用,达到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