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6年09月01日讯】最近,有几个对我们的生活影响非常大的数据发布了,海关总署8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
7月玉米进口量同比大降97%,至2.9万吨,6月进口量为6.69万吨,环比也是大幅下跌;1-7月玉米进口同比下降21.91%,为293万吨。
7月小麦进口量同比增加1.5%,至30.58万吨,6月进口量为47.76万吨,环比大跌;1-7月小麦进口同比增加22.7%,为208万吨。
7月稻米进口量同比下降54%,至14.86万吨,6月份进口量为22.03万吨,环比也是大跌;1-7月稻米进口总量为214万吨,同比增加22.94%。
大麦、高粱进口均大幅下降。
7月大豆进口量同比下滑18.35%,至776万吨,6月进口量756万吨,环比基本持平。1-7月累计进口大豆4632万吨,同比增长3.84%。7月,油菜籽进口增加。基本含义是油料的进口和需求基本稳定。
海关数据还显示,2016年7月份中国进口猪肉(冻肉,下同)18.34万吨,同比增加209.4%;环比下降1万吨;1-7月份猪肉累计进口量达到94.57万吨,累计同比增加149.4%,超过去年全年77.73万吨。
虽然以前也有一些月份的个别农产品品种进口同比出现大跌,但是,除油料之外几乎所有其它品种的进口均大幅下跌,还是显得很不寻常,出现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值得深究。
其一,和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有关。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最近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经很明显,第一是奶粉的有关报道,意图是希望居民使用国产奶粉,减少进口依赖;第二,是媒体的一个报道,关于绿钞可能发生危机。这些措施均是延缓民币资本对外币和进口商品的购买。现在的范围很可能已经扩大到了农产品上,因为农产品都是大宗货物,只要外管局收紧相关进口企业的审批就可以做到。当然,出现这种情形还很可能与关税的调整有关。总之,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限制了进口。
这方面的原因应该是有的,而且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这是一个重大转折,以前,中国的原油粮食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未来将主要依靠国产,这是重大的产业方向转移和投资机会。
其二,夏季一般是猪肉消费淡季,冻肉进口环比下降一万吨可以理解,终归是小幅波动,作为单一品种不值得过于关注。
对于油料来说,中国的进口依存度很高,2013年中国食用油籽供应对外依存度为53.8%,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大豆供应对外依存度达到83.9%,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2013年中国国产油籽作物生产的植物油数量在1160万吨左右(含玉米油、米糠油、茶籽油等),较上年增加10万吨左右。依此推算,2013年中国植物油供应对外依存度达到66.2%,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这些油料的对外依存恨度,预计最近两年不会下降,而很可能会上升。考虑到如果压缩进口,会立即带动价格的上升,进口未出现明显变化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居民对油料的需求短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占基本生活支出的比例比较小),也与进口数量波澜不惊相对应。
7月玉米进口同比、环比均大幅下跌令人费解。虽然玉米属于主梁,但食用占比并不高。按专家预计,饲料加工和工业加工占据使用总量90%的份额。工业加工最主要是用于制造工业乙醇,随着原油价格的低迷,工业乙醇的价格优势不在,玉米进口下降,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玉米工业用途只占20%左右,不足以造成如此巨幅的下跌。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民对食用油及禽畜肉类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在2007年以前的10年中增加了三倍。而玉米作为主要的油料和饲料来源,其需求自然是水涨船高。根据相关统计,国内玉米的消费需求有65%都用于饲料加工产业,有些机构的预计则高达74%。到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肉食消耗不断上升,玉米的饲料消耗将占据更高的比例,这是必然的事情。
肉食量上升,玉米消耗加大,也是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这意味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
夏季,并不是玉米的收获季节,而今,玉米进口的大幅下跌,再加上冻肉进口的环比下跌,很让人怀疑是肉食的需求在下降,导致玉米的饲料需求在下降,这与过去一年多房地产的繁荣导致人均债务水平的上升应该是严重相关。考虑到国家掌控农产品进口的时候一般也会考虑市场需求和库存,当需求不足、库存上升的时候就会压缩进口,所以,玉米进口大幅下跌意味着肉食的需求下降是符合逻辑的。如果以上的判断成立,意味着一个重大的拐点出现了——无需多说,你都懂的,由奢入俭(应该可以说成是萧条)的时候到了。
房地产不断繁荣造成居民负债上升、工业企业不断破产导致居民收入下滑,现在开始传导到了基本生活消费这一端。
这一推论也可以在其它产品上得到验证。小麦也是饲料玉米的替代品,进口下跌与玉米进口下跌的含义基本相似;大麦主要用于酿造啤酒和制作糕点,与消费的关联度更大,也潜在意味着消费在显现问题。高粱主要是酿造白酒,进口的下降也寓意的是消费不足。
这很可能是个重大的拐点,经济拐点,会反应在未来两三个月的经济增长有关消费的数据上,如果下月进口依旧同比大跌,就是一种确认。
7月农产品进口大幅下跌,一、二两项的原因是共存的。
那么,这些信息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推论?也就是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其一,进口主梁的价格一直低于国产,这与汇率有关。如果是国家有意(或不得不)限制进口,意味着国家希望保护国内的粮食生产,也调整自身的国际收支平衡(还是汇率问题),其结果应该是助推通胀,这与以前如松预计9月开始通胀将再次形成涨势的思路是相符的。发改委前几天也发布文件,食品价格单月涨6%,困难人群可领取补贴,给出的信号是一样的。
其二,无论如何,即便限制进口,也要考虑需求因素,玉米进口的大幅下跌都应该意味着饲料需求的大幅下滑,肉食消费的下滑很可能意味着由奢入俭的阶段正式来临,小麦、大麦、高粱进口的大幅下跌,也意味着消费显示了问题,这些信号意味着房地产不再值得关注(或将很快显示问题)。虽然消费不足可以短期抑制通胀,但笔者认为未来的通胀是以汇率为推动力的,与需求相关度很低。
其三,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产品的需求下降(无论是因为进口能力还是需求的原因),都会打压国际农产品价格;相反,进口的数量下降会推动国内农产品的价格,农业投资在未来不再是鸡肋。未来一年,都是合理的寻求投资农业的窗口时期;
其四,未来一段时间,股市如果有机会,也会体现在抗通胀类的股票上;
其五,前面谈到过的气候趋势,也会助推这一趋势加剧。
其六,我们要学会由奢入俭,虽然乐观地对待生活,但生活的曲折波动是无法避免的,任何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要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而不必惊慌失措。
无论投资还是生活,未来都将进入一个历史的转折期,生活需要由奢入俭。投资,需要关注实物特别是进口依存度很高的行业,这就是今天的建议。
【免责声明】看中国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亦不构成投资建议。读者请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据此进行相关投资操作而产生的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