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有关民主政治等敏感言论的相关系列文章日前结集出版,外界关注,这可视作习阵营部署政治大变局的一个重要信号。(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6年07月22日讯】(看中国记者沈清综合报导)素有胡锦涛的“文胆”及中共高层“智囊”之称的俞可平频频发表民主政治等敏感言论,相关系列文章日前结集出版,在大陆公开发行。外界关注,俞可平敏感文章的发表及结集出版,可视作习阵营部署政治大变局的一个重要信号。
俞可平的新著《偏爱学问》日前在大陆出版。全书分五个部分:看中国;说政治;谈民主;论治理;品学问。书中收录俞可平此前发表的关于民主政治的系列文章,包括“中国的治理改革”、“中国公共管理的新变化”、“权力制约的五条途径”、“民主是个好东西”、“民主的共识”、“协商民主与代议民主”、“增量民主与治理改革”、“两岸‘民主试验区’”、“使民主运转起来”、“从统治走向治理”、“追求善治”、“谁来制定善治的评价标准”、“应该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等。
俞可平在书中阐述的主要观点包括:一种良好的政治制度,可以使政府享有足够的权威,同时公民也享有充分的自由;治理不同于统治,它指的是政府组织和(或)民间组织在一个既定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管理社会政治事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满足公众需要。治理的理想目标是善治,即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善治意味着官民对社会事务的合作共治,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最佳状态;要充分吸取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民主政治方面的优秀成果;知识分子应当立足当今中国的现实,充分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创造性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全面进步。
书中介绍作者称,俞可平是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现任北京大学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中国民主治理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其倡导“治理”、“善治”、“社会治理”、“全球治理”、“官民共治”、“增量民主”、“政府创新”、“动态稳定”、“协商民主”等理念影响深远、广受关注。
俞可平素有胡锦涛的“文胆”及中共高层“智囊”之称,因他在2007年撰写《民主是个好东西》一书而受注目。他因而被视为中共体制内的自由派学者。
2013年7月13日,《新京报》刊发题为《俞可平:如何实现有序的民主》的文章。文章称,“中国梦”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就是“高度的民主和法治”,“民主已经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此言论再次否定刘云山宣传口人马当时对习近平“中国梦”所做的解释,并直接呼应了当年6月25日习近平在政治局的讲话:要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时代潮流”“世界大势”。
2015年10月28日,已担任14年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的俞可平宣称辞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一职,随后转任北京大学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大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并在多种场合公开发表民主政治敏感言论,相关演讲全文接连在有习阵营背景的大陆财新网发表。
如,2015年12月7日,俞可平在北大的演讲在财新网以《我们违背了哪些政治学公理》为题刊登,文章结合中共官场乱象,阐述中共政治体制违背了六条政治学公理;俞可平还表示,“如果违背了这些公理,无论是谁都会受到惩罚”。
今年1月5日、6日,俞可平接连在财新网发表文章,呼吁客观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公开谈论四大政治理想:善政、法治、民主、安全;并称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社会的不公。
2月19日,俞可平在财新网刊文称,中国官本主义的典型特征是专制主义,唯有民主法治才能破解官本主义。
5月4日,俞可平在北大所做的演讲被财新网以《政治学的功用和青年政治学者的责任》为题发表。俞可平公开谈论民主政治与政治制度设计。
5月24日,财新网发表俞可平的专栏文章《现代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来源》。文章强调,民主而非专制,法治而非人治,善治而非善政,成为现代政治权威的主要合法性来源。
6月13日,俞可平在财新网发文说,俄罗斯的民主转型,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度关注;这种关注更有现实政治的意义。文章重点阐述,即使像俄罗斯这样具有深厚专制政治传统的大国,走向民主政治也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
6月26日,俞可平在深圳公开演讲,承认中国已出现局部治理危机,总结中共政治治理面临六大突出问题;并含蓄批判中共网络封锁制度,称“以堵为主的网络制度不长久”。
俞可平频频发表政治敏感言论,与习阵营通过多种渠道释放的变局信号相呼应,引外界关注。
有评论指,一直力挺习近平的俞可平释放出如此信息,应该是在预示中国当政者要想获得执政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未来必将走向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善治取代善政之路,中国必须发生一个相当大的改变,因此可以将俞可平的文章视作大变局的一个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