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倏忽即逝,难以言说。(图片来源:Pexels)
虚幻的梦境,虽是难测,但亦非凭空降落,与当事者的经验无关。自古以来,中西方的研究者已为我们揭示梦的玄奥与可分类性,无论是直白、含蓄还是诡谲离奇的梦境。
解梦书籍
欲理解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与着手探知精神分析的研究者势必阅读的《梦的解析》即言:“梦,并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也不是一部份意识昏睡,而只有少部份乍睡少醒的产物。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它是由高度错纵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
梦再怎么超常难懂,我们还是可以透过专家的分析解说,了解梦境隐意。甚至,数千万人的梦境,都可以依照类型与征兆而大致分类,即使是梦境的细部情节或铸刻呈现的各个象征物,我们都能够解释其代表的意涵。例如《梦的解析》就介绍了梦的来源、运作、象征等理论。
中国的古代官制典籍《周礼・春官宗伯》亦载:“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书中将无法预先掌控的梦,明确地分成了六种。
中国第一位掌握梦之深奥的占梦理论者陈士元,亦将梦分类。明朝学者陈士元汇集与考核了历代的梦说,编著了术数类的《梦占逸旨》。《梦占逸旨》并无占梦方法,只有占梦理论与梦兆类编两大类。据说,此书是他在充分汲取《黄帝内经》与《列子》等广博知识之后,立基于众多梦境学识的架构上,根据发梦的原因及梦之征兆,所编著成的。在此书中,他提出了“九梦”,也就是把梦境归类为九种:气盛之梦、气虚之梦、邪寓之梦、体滞之梦、情溢之梦、直叶之梦、比象之梦、反极之梦、厉妖之梦。所以,梦境再如何虚无飘渺,再如何复杂难懂,还是可以试着大范畴地归纳、分类。
《周公解梦》非周公之作
上述这两个中国古籍应属尚未受到世人广泛知悉的。最有名的中国解梦书当属只论凶吉而缺细论的《周公解梦》,它是民间流传最广的解梦书,许多人做梦之后,都会浏览此书,查证梦的意义。
另外一提,虽然传闻《周公解梦》的作者是周公,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据〈现存《周公解梦》非周公所作具体作者不详〉一文表示,“史学家考证发现,《周公解梦书》并非周公所作,具体作者不详。”据洛阳研究周公会会长姬传东表示,周公制礼作乐时,可能汇集以往的占梦理论以架构自己的理论。失传的《致梦》、《觭梦》等占梦古籍就可能和周公相关,或许这也是中国民间传出“周公解梦”的由来。
看过上述介绍的解梦书,再加上现在坊间的诸多占梦书,我们可知,无论做了哪一种类型的梦,都能够透过这些书籍将梦境归纳、分类或细部探究梦境中的元素。倘若对梦境所代表的意涵与象征没有兴趣,对于偶然或频繁出现、印象或深或浅的梦境,自己亦能够略过,那也无妨。只是,将梦视为带来创造力的灵感有何不可,说不定回顾梦境、仔细翻找,能让你收获更多。就像是世人时常提及“梦赋予灵感”的实例:德国有机化学家弗里德里希(Friedrich A. Kekulé)曾为苯的分子结构而苦恼,结果当他睡了一觉,在梦中清晰地见到“原子像蛇一样绕圈子……咬住自己的尾巴转圈……”之后,他立即体悟到苯的环状结构。
不管梦境对现实是否有益,将原先已固的定义稍作转换之后,将会带来不同的感触。试想尼采所言“梦是白天失却的快乐与美感的补偿”,是不是挺有道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