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无数人为之感动的德国小伙卢安克。(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6年06月14日讯】(看中国记者李佳综合报导)有这样一个德国人,年纪轻轻的就跑到中国广西偏僻山村支教,而且在那儿一呆就是十几年,虽然这一举动感动了无数人,可是他却独独不敢感动中国……
明眼的读者会看到,其实这个德国人的故事并不是新闻,事实上,早在2010年,中共官媒就报道过他的“事迹”,然而,几年以后的现在,他的故事又再次被多家社交媒体(而不是官媒)报道或转载,与当初最大的区别是,这些报道多是这样命名的——《一个德国人在中国山区支教10年,把一辈子交给了山里的孩子,却害怕感动中国》。他为什么会“害怕感动中国”呢?
卢安克在广西偏僻山村支教。(网络图片)
德国青年献身中国山区教育的感人故事
德国人卢安克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2001年7月,德国青年卢安克来到广西东兰县坡拉村林广屯,并且以每月10元的价格在村里租了房子开办学校,给当地失学的孩子上课。
当时的林广屯,既不通电话,也不通公路,而且当地人大多只会讲壮族方言,而卢安克不但跑到中国农村来给学生上课,还不要工资,人们都觉得这个洋人是个怪人。
但是,没过多久,这个外国人及他的故事就感动了当地的村民。
卢安克1968年出生,曾在汉堡美术学院学习工业设计,因被东方的神秘所吸引,来到中国留学,后来发现山里的孩子需要教育,于是决定留下来支教。
发现山里的孩子需要教育,卢安克于是决定留下来支教。(网络图片)
1997年,卢安克在南宁的一所残疾人学校义务教德文,却因没办下“就业证”,被当地公安局罚了3000块钱。
1999年,他再次从德国回到广西,在一所县中学当初中老师,结果又因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而被开除了。
为了能在这些贫困学校当免费老师,卢安克1999年成立了一个办事处,绕过了教育局,是经广西外经贸委批准的,因而才有“合法”从事教育工作的权利,尽管他的教育是无偿奉献的。
从此,卢安克为山里的孩子们义务授课十几年,深得孩子们和村民的尊敬与爱戴,同时,他还翻译了上百万字的教育论著,并将他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在博客上贴出来,只求对别人有所帮助。
卢安克深得孩子们和村民的尊敬与爱戴。(网络图片)
官媒报道的“洋雷锋”不敢感动中国
卢安克的故事传开后,曾引起中共官媒的关注。
2010年1月27日,《新华网》援引《环球》杂志的报道称,卢安克在中国山村义务支教10年,但一直躲避记者,不愿被媒体塑造成名人,而只想做好自己的事。
报道称,2009年底,卢安克第一次接受了媒体采访,采访节目在央视一播出,很多人都被感动了。卢安克表示,2006年,曾有人推荐他参加《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他吓坏了,赶紧给评选委员会写信,让他们别选自己。此外,他还一再表示,他并不想改变中国的教育,“那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我不该干涉”。
《新华网》的报道最后没有忘记按照中共惯例,将卢安克评为“洋雷锋”。
卢安克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中国人。(网络图片)
然而,使卢安克的故事变得完整和丰满的,不是中共官媒,而是众多的民间社交媒体。
2015年1月17日,网友“孩子的心灵驿站”在其博客中发文称,德国小伙卢安克在中国贫困山区支教10年,没收取一分钱,也没得到有关部门提供的帮助,但他却害怕“感动中国”,原因在于,有关部门对之提出警告,不准他提起中国教育和留守儿童的事,否则他将被驱逐出境。
在卢安克的博客上,可以看到应“有关部门”的要求,他在关闭博客的告示中声明,自己“没有获得正式的志愿者身份,也没有获得中国的教师资格。”
博文称,网友“冰瀑”在博客上透露,他曾于当年4月份去广西东兰拜访卢安克,但被谢绝了,原因是卢安克正受到广西公安厅“有关部门”的警告,而所谓“有关部门”的言下之意,就是要卢安克不许在媒体上出现、也不许再谈论有关中国教育和留守儿童的话题了,否则,“有关部门”可能会追究他的“不法行为”,并可能随时把他驱逐出去。
卢安克用不甚地道的中文在博客上写道,自己不是中国人,还去管一些外国人不应该管的事情,使得中国人有些难受。“为了不伤害你们的自尊感,我是不应该管留守儿童的事情”,但如果放弃,学生又很难过,这种矛盾只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不让外面的人知道,“就没有人因为我的行为而难受”了。
2010年5月20日,卢安克在发布这个声明后,关闭了自己的博客。
对此,“冰瀑”说,“我不为卢安克难受,我难受的,是这个国家终于伤害到了百般隐忍的他”。
为了帮助山里的孩子接受教育,卢安克也过着中国山村艰苦的生活。(网络图片)
而近期,众多社交媒体纷纷再次报道卢安克的故事,但绝不是以当年《新华网》的“洋雷锋”之类的字眼为题,而是冠以“把一辈子交给了山里的孩子,却害怕感动中国”一类的标题,可谓正是民心所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