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辅助武王平定殷纣
周公旦非常孝顺,为人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后来,他辅佐武王伐纣。武王伐纣的次年,天下尚未统一,武王病倒了,群臣不安。当时流行占卜以明吉凶。
周公为了先王的基业与天下苍生的福祉,他斋戒沐浴,祷告上天,情愿牺牲自己,请求上天让武王身体痊愈。之后,周公命史官将此事记入册文,收进金丝缠束的柜中密封,告诫守柜者不许泄露。第二天,武王霍然痊愈。史书记载:武王有疾,周公作策书告神,请代武王死。事毕,纳书于金縢之匮,遂作《金縢》。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在《短歌行》中写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意思是说,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周公见到贤才,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尚未梳理的头发;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
另据《韩诗外传》,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武王去世后,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担心诸侯趁机背叛朝廷,就代理成王处理政务,并帮助成王平定“三监之乱”。
周公为辅佐年幼的成王,就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同时告诫他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迫不急待的起身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忠义造福社稷
成王长大成人,能独立处理国事,于是周公就把政权还给成王,成王临朝听政。周公又回到群臣的行列中,仍然恭敬的对待成王。
当年,成王幼小有病时,周公就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河中,向神祝告说:“王年幼没有主张,冒犯神命的是周公旦。”后把祝告册文藏于秘府,成王果然病愈。到成王临朝后,有人说周公坏话,周公逃亡到楚国。成王打开秘府,发现周公当年的祈祷册文,感动得泪流满面,随即迎回周公。
周公归国后,怕成王年轻,为政荒淫放荡,周公写了《多士》、《无逸》来告诫成王;后天下虽已安定,但周朝的官职制度尚未安排得当,于是周公写了《周官》,划定百官职责;写《立政》,利于百姓,百姓欢悦。
后来,周公在丰京患病,临终时说:“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把周公葬于毕邑,伴随文王,以此表明成王谦让,不敢以周公为臣。
德行感动上天
周公去世那年秋后,庄稼尚未收割,一场暴风雷霆,禾稼倒伏,大树连根拔起。王都的人十分害怕。成王和众大夫穿好朝服打开金縢之书,看到周公愿以己身代武王去死的册文。
太公、召公和成王于是问史官和有关人员,他们说:“确有此事,但过去周公命令我们不许说出去。”成王手执册文而泣,说:“今后不要在笃行占卜了!过去周公为王室辛劳,但我年幼不理解。现在上天发威来彰明周公之德,我应设祭迎其神,亦合于我们国家之礼。”
成王于是举行郊天之礼,果真天下雨,风向反转,倒伏之禾全部立起。太公、召公命国人,凡倒下的大树都扶起培实土基,当年大丰收。于是,成王特准鲁国可以行郊祭天和庙祭文王之礼。鲁国所以有周天子一样的礼乐,是因为褒奖周公的德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