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16-04-15 05:30:36作者:
俗语中的“大海捞针”,是用来形容一些难以办到,甚至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情。然而,在潮汕地区却被一句“大海捞著针”的俗语代替著。它源自一位贤妻巧用心计鼓励失志丈夫振作精神,在失败后又取得胜利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原籍澄海境美村,后迁居潮州意溪的秀才陈春英,曾两度赴省城考举人落第,灰心失意之下,到莲花山佛烟庙拜佛,预卜前程,得到的箴语是“大海捞著针,功名方能成”。从此更加一蹶不振,越发自暴自弃。
秀才之妻是个贤慧的人,她婉言劝慰丈夫:“胜虽可喜,败也欣然。还须继续苦读,下科再试吧!”而陈春英却根本听不进去,他口口声声说失败是佛祖的预示,认为不论如何用功,也是大海捞针,枉费功夫!
秀才妻不愿丈夫如此颓丧下去,用心良苦地想计规劝他,终于有了一个好计谋。有一次,她准备要缝衣服,故意叫丈夫帮忙把针找来。陈春英到处遍寻不到。
妻子说:“会不会昨天婆婆做针线活之后,顺手把针别在什么地方了?你细心再找。”
陈春英气馁地说:“那真是大海捞针了,这么大的房屋,要到哪里找到针?”
妻说:“就显眼处先找起吧!”陈春英只好再继续找,他刚出房门,一根穿着白线的银针正别在红门联的两个大字中间,非常醒目。他把针拔出,突然触发感悟,高兴得一跳三尺高,猛呼著:“大海捞著针了,大海捞著针了!”
因为针儿正好插在门联上联“福如东海大”的“海大”两字之间。秀才的妻子凑上前来探看,接着笑道:“哈哈哈!真是大海捞著针了呀!”这一来,陈春英便满怀信心,勤奋攻读,下科一举考中解元,后又上京中了进士。
这“大海”别针,让夫婿“捞”著,是秀才妻苦心孤诣用的妙计善策,至今仍被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