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生滞胀,经济下滑物价上涨,普通的蔬菜也让百姓直呼“吃不起了”。(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6年04月13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经济下滑物价却高涨,已经陷入实质的滞胀状态。由于物价上涨过快,百姓买菜已经从“论斤秤”到“按个买”,民众称炒股不如炒蒜,从官方的数据可以印证这一点。研究机构表示,货币超发导致物价上涨,进而造成实体经济资金紧张,而央行货币政策却不会收紧。
从“论斤秤”到“按个买”物价疯涨可见一斑
中国经济增长一直依赖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外贸出口。目前投资和出口在持续下降,而消费近来也出现了后劲不足的信号,甚至可以预见,中国经济的增长点正在逐渐消失,经济下行的压力将会继续加大。
这个春天,中国国内菜价“发烧”了。继猪肉之后,再普通不过的蔬菜,也让百姓直呼“吃不起了”。根据可查数据统计中国一季度菜价的变动情况,发现不少蔬菜价格动辄翻倍、涨幅惊人。今年3月份,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同比上涨46.61%。从报价数据来看,目前大蒜价格为每公斤14.4元,而去年同期为5.6元-7元/公斤,前年则是4元-5元/公斤。
据《中国证券报》4月11日报导,现在大妈大爷们去超市买菜,已经不是论斤秤,而是开始论“个”买了:2个茄子,3个西红柿,1个土豆......股民王先生调侃称,“现如今,炒股已经不如炒蒜了”。
经济滞胀来临 官方数据可以印证
中国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3月28日-4月3日的一周内,全中国36个大中城市中,30种蔬菜平均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7%,其中冬瓜、菜花、白萝卜价格分别上涨20.4%、13.6%和12.3%。
4月11日,官方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出炉,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上涨2.3%。食品价格涨幅最高,其中蔬菜和猪肉价格领涨,分别同比上涨35.8%和28.4%。
3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跌4.3%,已经连续49个月下降。结合CPI等宏观数据综合分析,中国经济陷入实质滞胀状态。
物价疯涨的幕后导演是谁?
针对果蔬产品价格的上涨趋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崇光撰文分析称,货币供应量增发、城乡人口结构变动引致的需求变化及生产流通成本上涨等因素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
货币供应量能解释果蔬产品价格上涨30%—50%的原因。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对白菜、黄瓜、西红柿、菜椒和四季豆价格长期上涨趋势的贡献分别为38%、42%、40%、40%和38%。另外,李崇光认为,政府不当干预措施也是加剧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
中国M2(广义货币,是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的绝对值近年来一直在增加,相对增速在13%左右。2015年的M2已经是2000年的10.34倍。进入2016年经济形势不好,M2却继续保持高增长:1月份同比增长14.0%,2月份同比增长13.3%。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在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认为,超发的货币被股市和房市泡沫吸收,未流入实体经济。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报告显示,中期来看,控通胀不是货币政策的核心,稳增长和防风险才是第一要务。从中长期基本面看,只要不发生大放水、大贬值或供给危机,中国就不会陷入持续滞胀。另一方面,PPI仍在持续下降,央行货币政策不会因此收紧。
分析:新一轮财富大蒸发正在来临
4月10日,一篇题为《新一轮财富大蒸发正在来临!》的文章在网络流传,文章分析认为,货币超发、流动性过剩,直接导致物价上涨,而受到伤害最大的就是以货币储蓄为主的普通民众。
另外,多年来中国已经陷入企业产能过剩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超发货币,会导致大量货币避开实体经济,而流向其它领域,造成物价房价上涨。同时,有人因为在股市楼市中投机而大赚,进而导致贫富差距加大。
而真正需要钱的社会实体经济,资金紧张程度越来越严重,只能依靠借钱维持,企业亏损又导致还债困难、债务负担越来越重。
实体经济是指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活动,直接关系民众日常生活,也直接创造利润。如果资产价值超过实体经济可承受的程度,社会经济状况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即称为泡沫经济。
什么是滞胀
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及失业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