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仰慕和向往的理想人格,便是君子;中国人最不齿和憎恶的人格,便是小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之态: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许多官员与文人,给人的形象已定,就是这般严谨正直状。(图片来源:包青天之碧血丹心视频截图)
何为君子?君子之姿态,如《论语》中所说:“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远远望见很庄重,接近之后很温和,听他说话很庄严。君子之行事,如《孟子》所说:“权重者不媚之,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貌恶者不讳之;强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长则尊之,幼则庇之。”他们正派、宽容、博爱、光明,德性一身而修养深厚。而小人,恰恰反之。
概括起来,君子人格,就在“三耻”“三不”“三患”“三畏”上。这四点,既是君子人格的标准,君子之德的养成路径,也是君子与小人的四种区别。
君子说话有“三耻”,小人反之
孔子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意思是陪着君子说话容易犯三种过失:没轮到他说话却先说,叫做急躁;该说话了却不说,叫做隐瞒;不看人脸色便贸然开口,叫做没长眼。陪君子说话,当以君子的标准,所以这三种情况恰恰是小人,反之才是君子。
这其中包含人的说话之道。没轮到他说话的时候却自顾自说起来,说明这人急于表现自己,生怕被冷落或看不起,其实恰恰是肤浅和浮躁的表现。此外,这样的行为也很失礼,是没教养的体现。轮到你说了却不说,是另一个极端,不仅同样有所失礼,而且必定有所隐瞒,所以虚伪。有些人则是因为羞涩,这同样不可取,君子坦荡光明,只要正当有何不敢说的?所以要学着从这种怯懦中走出来。
最严重的是不看人脸色就贸然开口,有些话也许关系别人的隐私、戳著别人的痛处、犯著别人的忌讳,自己却不管不顾说下去,这就远远不是肤浅浮躁和无礼没教养的问题了,而是直接关系人的品格。因为他完全是只顾自己痛快,不顾他人感受,是在伤害别人。当然,有的人只是性格直爽,伤害到别人是无心,但无心的伤害,就不是伤害了吗?这样的直爽,非君子所为。
君子行事有“三不”,小人反之
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真正的君子,对自己要求是很严格的,这是一种自律,也是一种自爱。不妄动,就是不随便,心中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这就是操守,这操守也正是君子心中的有道。而对于小人,行事随便算什么,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无操守无底线算什么,他们从来不知道这些是什么。
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行事,首先考虑的是道义。合乎道义,当取则取;不合乎道义,看都不会看一眼。这其中也包含一种豁达——是自己的就去拿,不是自己的则一定不强求,所以君子心中才是坦荡、光明磊落的。而对小人,这些君子所珍视的东西都不算什么,只要能换钱,什么都是可以卖的。
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一个君子,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都会设身处地的再三考虑:这件事是否正当?会损害别人的利益吗?会伤害到别人吗?想清楚了,他才会去做。君子的心中,有“正道”这杆秤;君子的作为,沿着“正道”这根绳;这就是正直。而小人才不会考虑这些,他们只会考虑会不会损害我的利益,我会得到多大的利益。
君子修身有“三患”,小人反之
《礼记》中说:“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意思是君子有三个担忧:自己没有听说过的知识或道理,担心不能听到;已经听到了,担心不能学到;已经学到了,担心不能做到。
能否听到、学到、做到,这才是君子所担忧的事情。在别人眼中,君子都是修养深厚的;而在君子心中,自己永远还差得太远。君子只关心自己还有多少没有听到、学到和做到的,只看到自己还有多少不足和欠缺,所以听到别人的赞美才会惭愧和谦虚,那都是发自真心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那么有修养。
而小人是怎样的呢?明明不知道,还要装知道。明明肚子里没多少货,还以为自己多厉害多了不起。就算听到了以前不知道的新道理,他们也会想怎么跟我的想法不一样呢?所以肯定是扯淡,于是一个劲儿地排斥。对于“做到”,他们更是已经完全沉醉在“我比别人知道得多、思考得深刻”里了,哪有心思去想这事儿。
君子立德有“三畏”,小人反之
《论语》中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对于天地准则、德高望重之人和圣人之言,都是充满了敬畏的。这种敬畏背后,是一种谦卑的心态、虚心的态度和心向往之的追求。
天地意志,是君子努力参究、学习和遵循的最高准则;德高望重者,是高洁品格和深厚德性的人间典范,因而是君子努力效仿和学习的物件;圣人则是最崇高的德高望重者,圣人之言是对天地准则的最好领悟,又怎能不让君子敬畏?正是因为这种敬畏,君子才会尽可能地放低自己、放空自己,于是才会尽可能多的获得、尽可能快地成长。
小人又是怎样的呢?孔子也说了:“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小人不知道上天的意志因而不畏惧,轻慢德高望重者,蔑视圣人的言论。这样的人并不少见,明明自己见识浅薄愚蠢,却喜欢天天指责先贤的不是,以彰显自己的高明。一个真心求学的君子,哪怕书中再多荒谬,也只会关心自己收获了什么,而不是热衷于挑错。无知者无畏,无德者也同样无畏。
综上:君子的三耻、三不、三患、三畏,其实是君子说话、行事、修身、立德的标准和追求,也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可以依靠之提升自己的修养,也可以借此识人。君子人格,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谦逊、好学、宽容、友爱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即使修养还不够,也已经是君子。生活,要学会远小人;活着,就要做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