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求得好姻缘的人,都会到月下老人的祠堂里拜一拜。(图片来源:Pexels)
月下老人,简称月老或者是月下老儿。月下老人在中国,尤其是在古代的时候,可以说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月下老人是中国神话中,执掌婚姻的媒神,是天下人共称的“媒婆”,掌管着人间男男女女的姻缘。人世间的夫妻,只需月下老人的一根红绳,不论身处何地、不论何时,都会在对的时间相遇,结为夫妻,携手走过人生的另一段路。
月下老人的记载
关于月下老人的形象描述,沉复在《浮生六记》有载:“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开非烟非雾中。”
月下老人的故事最早是在唐代出现,而后广为流传。当时的民间百姓认为月下老人掌管着男女姻缘,因此在各处都设立了月下老人像来祈福,体现了唐朝人在爱情和婚姻里“前世注定今生缘”的态度。
唐朝著名文学家李复言所著的《续玄怪录•订婚店》中,就记载了月下老人,这亦是月下老人最早的出处:杜陵韦固,元和二年旅次遇一老人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捡书。固问所寻何书,答曰:“天下之婚牍耳。”又问囊中何物,答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在《续玄怪录•订婚店》中,月下老人以红绳相系,一段姻缘就此结成。也从侧面反映了唐朝人的婚姻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姻缘都是由上苍注定的,后世不可改。两个人之所以能成为夫妻,都是月下老人事先用红绳系足选定的,因此在民间,老百姓们就给月下老人立像、盖庙来祈求一段好的姻缘。旧时杭州的西湖边上,有座月老祠。祠中的神签,共有七七四十九支,第—支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末—支是:“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当时,怀春的少女,寻偶的寡男,进去烧香、抽签、许愿的,络绎不绝,都是在祈求月下老人能赐给自己一段好的姻缘。
月下老人名字的由来
据说,在唐朝的时候,有个叫韦固的年轻人外出,途经宋城,就在宋城借宿。晚上外出散步,看到一位老人背着一个锦囊就著月光看书。韦固当下很好奇,立即上前行礼询问为何老人大半夜的独居此地。
老人回答:“我在看“《婚牍》呢!”这本书专门记载了人间的姻缘关系。韦固瞅著老人身旁那一个好大的锦囊,就又好奇地问了起来。老人没直接回答,而是从锦囊拿出一根红绳子,对着空中一晃,就有一道红光在韦固的脚下晃了一圈。老人告诉韦固,这根红绳子是用来系住会成为夫妻的人的双脚,哪怕两人是仇家、哪怕相隔千里,只要给这两个人的脚都系上这根绳子,他们就会和好,一辈子都不会分开。韦固看到自己的婚事刚刚已经被老人定了下来,就着急的询问自己的妻子是谁。老人说了一句:““店北卖菜老妪之女也。”说完,老人就消失了。
翌日早晨,韦固为了见自己未来的妻子,梳洗打扮之后前往老人所说的地点。见到老人抱着的是一个面貌丑陋的小女孩,当即一阵火大,命令仆人要杀掉这个即将成为自己妻子的小女孩,仆人胆小,只刺中女孩的眉间就跑了。
一晃十多年过去,韦固也成亲了。娶了相洲刺史王泰之女香娘为妻,妻子貌美如花,只是眉间多了一个伤口。当韦固询问缘故之后,方知妻子就是当年曾被自己嫌弃的小女孩。韦固自知有愧,更加用心的对待妻子。夫妻二人也过著恩爱的日子,直至白头。
不久,韦固偶遇月下老人这件事情传到宋城。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就将南店改名为“订婚店”。此后,月下老人的故事逐渐流传,世人皆知。人们渐渐相信,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来撮合的,后来大家把撮合男女亲事的媒人称为“月下老人”。
民间就开始在各处设立月下老人的祠堂和像,善男信女们想要求得好姻缘的,都会到月下老人的祠堂里拜一拜,希望月下老人能给自己觅得一份好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