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6年03月21日讯】据《路透社》报导,在最近几年,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上有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的投资产品。这些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或理财产品往往是以贷款或债券抵押,但是常常很难判断到底这些钱源自何处。
然而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各银行发现这个生意比普通借贷更有吸引力。这可能是因为它比企业贷款要求的资本更少,在约束坏账方面的条款更少。
要想知道这个业务已经变得多么火爆,只需看一看中国浙商银行。它目前正在香港进行17.5亿美元的IPO。截至2013年末,浙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只有不到30亿美元的债务工具,比如理财产品。
但是截至去年末,它的债务工具爆炸到660亿美元,占据它的总资产的42%。这些业务的收入和费用去年给银行带来惊人的80%的税前利润。
浙商不是唯一一个沉迷于投资产品的。正寻求在香港募股12.3亿美元的天津银行也在拥抱它所谓的“非标准信贷”。截至去年九月份,天津银行的这类未偿还贷款达到190亿美元,是2012年末的三倍。天津银行的股东包括澳洲的澳新银行。
路透社报导说,中国各银行越来越依赖于这些金融工具而引发出一些风险。首先,它意味着长期和非流动贷款越来越多的受短期贷款资助,人们对它的信心容易突然崩塌。第二,它增加了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整体系统的脆弱性。第三,它也引发宽松借贷的风险。
CNBC报导说,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到25年来最弱,中国各银行通过它们的理财产品开始制造一个风险网络,引发外界担忧金融系统的健康。
散户投资者是理财产品的主要买家,理财产品提供比银行贷款更高的利率。但是投资者往往并不清楚他们在购买什么资产。银行常常夸大理财产品投资对象的质量,却对具体产品遮遮掩掩。
据悉,这些理财产品往往投资工业领域以及房地产。所有这些都是经济遭遇产能过剩的领域。人们的担忧是,资金被投入到不盈利的行业,到还款的那一天,投资者拿不回钱。届时从银行到政府等各个环节,都将面临很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