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6年02月20日讯】如今的经济局势,说起来非常费斟酌。但是总体来说,笔者认为:当今的市场在低估今天的局势。
第一,中国新年期间,欧美股市暴跌。
到现在,似乎风暴开始缓和了。但是,是真的缓和了吗?本月初,瑞士信贷银行的股票一周暴跌18%,股价已经创下了24年的新低,德意志银行股价一周跌幅约8%,已经创下了次贷危机以来新低和历史新低,虽然德银声称,德银均有能力偿付风险级别最高的债券,以此来解释股价暴跌的原因,这或许是乐观的。而其它欧洲银行也是狂跌。和欧洲一样难兄难弟的是日本,尽管日本央行一再疯狂的宽松,2016年日本的银行股在上周以前暴跌超过25%。
再看看亚洲的香港,据媒体报道:“香港中原地产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至1月27日,2016年1月份私人住宅(包括一手及二手)买卖合约登记暂录1670宗,总值131.4亿元。估计整月约有1820宗及140.0亿元,将较2015年12月的3869宗及290.4亿元,分别显着下跌53.0%及51.8%。这是香港一二手买卖首次跌破二千宗水平,是创1995年7月该公司有记录以来的逾二十年历史新低。”在此,我们先不管价格,而成交量如此剧烈地萎缩,本质上是需求的快速萎缩。
房地产的本质就是银行,巨量的信贷堆积在房产产业中,虽然各个投行都在预测香港房地产的价格在今明两年下跌的幅度,一般是两年内跌幅在25%左右,可是笔者却不那么乐观,有以下几个原因支持不乐观的观点:第一,香港社会从去年“占中”以来,开始出现了不稳定的信号。资本最敏感的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说是汇差、利差、经济增长等因素,都不是,对资本最敏感的是社会稳定性!如果如此状态持续下去,很可能带来更大规模的资本流出浪潮;第二,美联储加息,成为搅动香港资本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三,香港作为世界主要的贸易港口和金融中心,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全球贸易,全球经济低迷、大宗价格下跌和东北亚局势的持续动荡,将严重地影响香港经济;第四,香港社会贫富差距太大,资产泡沫太严重。如果房地产下跌的预期一旦形成,在成交量快速萎缩的今天,很可能不是媒体、投行想象的那么平滑,特区政府的政策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效力。一旦下跌的速度超出预期(很有可能),带来的依旧是银行的问题,与欧洲、日本的情形并无二致。
第二,造成欧日银行和香港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是各国和地区央行的低利率(负利率)政策!
欧洲、日本的经济长期低迷,央行长期采取低利率(负利率)政策,就鼓励或逼迫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放松自己的风险管控,进入新兴市场逐利。
可是,巴西、阿根廷、俄罗斯、委内瑞拉以及中东和非洲的大宗生产国的经济风雨飘摇,未来,企业倒闭或银行倒闭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德勤在最新研究报告中预计:“由于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侵蚀了石油企业盈利和削减债务的能力,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油企面临较高的破产风险。”该报告在对全球超过500家上市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生产企业进行审查后指出,在油价处于十余年来低位的条件下,油企利润缩减,不得不削减预算以及裁员。其中存在破产风险的175家油企总负债超过1500亿美元。德勤分析师指出,增发股票和资产出售进一步削弱了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这些公司已经走上一条不归路。”
其实,这种情形不仅发生在原油,也发生在铁矿石等其他大宗商品领域,也发生在股市和房地产等资产领域。
当这些公司走向不归路的同时,那些过去进入新兴市场进行“海外冒险”的欧洲、日本及美国的银行们,就只能进行坏账减记,出现银行破产并不稀奇,这才是欧美银行股价大跌的深刻原因。虽然对于德银、瑞士信贷来说,他们的国家有能力用财政救助,但是,西班牙、意大利甚至美国的银行可能没有这样的“福气”,一旦破产,必定造成惊涛巨浪!
香港的今天,也是货币过于宽松的后果,但是香港有其特定的原因:第一,美联储在2008年以后,持续进行货币宽松措施,香港金管局也只能被动宽松;第二,2009-2010年和2012年以后,大陆进行的也是货币宽松措施,推动香港的楼市。第三,次贷危机后,经济全球化步入最高峰,有利于香港这个以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为主的经济体,推动资产价格。香港成为美资、人民币和全球贸易航运行业的资本角逐之地,共同造就了今天的泡沫。今天,所有的因素都在逆转,形成了香港房地产的危局,出现的问题依旧是银行的问题,也依旧是长期信贷宽松的恶果。如果本轮房地产泡沫破裂,估计香港的房地产将形成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的局势,三五年内无望探底。
这不仅仅体现在香港和欧日的银行业,世界其他所有地方基本都一样,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罪魁祸首就是各国央行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当全球政治、军事、经济局势一朝爆发,就到了还账的时候,其结局是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甚至社会动荡。
全球经济破产大潮:离我们还有多远?(网络图片)
第三,一旦银行业爆发危机,政府还有能力救助吗?
答案是无。
当今,美国的国债/GDP之比尚在100%左右,欧洲约在93%,日本在250%以上。中国虽然中央财政的负债还相对较好,但中国有自己的“特色”:大量的国企债务、地方债都是中央的隐形负债。实际上,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全球增长最快的就是债务,各国政府到今天都是债台高筑,比叫花子还叫花子,根本没有救助能力。何况危机爆发,利率必定暴涨,政府也无法继续发债、增加债务率进行救助。
第四,全球央行在干什么?
经济走到今天,央行已经束手无策。使用货币政策继续对抗经济的问题本身就是伪命题,因为经济增长在于管理效率、科技进步等因素,印钞只不过就是庞氏骗局!看起来印钞可以推动资产价格,进而带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是货币推动的,主要体现在资产价格上。可是,当人们的实际需求消失以后(资产价格不断上升,实际需求就下降并最终消失),高昂的资产价格就只能高台跳水,货币推动的经济增长就成为南柯一梦,加倍偿还。今天的原油就是典范,在需求高涨时期,形成牛市,而全球的低利率政策进一步放大了牛市的涨幅。笔者在前面分析过,如果仅考虑供需关系,全球原油的价格高点,不过在40-50美元,可12-13年很多时间在100美元以上,低利率政策放大了原油涨幅。可是,供需矛盾爆发之后,意味着需求跟不上供给,油价暴跌,加倍还账。其他的资产价格也是一样的原理,这不难理解,现在,首先是香港的楼市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当今,无所事事的央行之所以无所事事,都还在保资产和保汇率之间徘徊。当各国资产价格供需矛盾像原油一样剧烈爆发以后,银行出现巨大的危机,这将带来社会动荡。那时,央行只有当初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条路可走:印钞拯救,再也顾不得货币的价值,全球信用货币面临的是巨大的危机。
本轮危机,实际上就是信用货币的危机,形成如此现状的原因,就是央行的道德水准丧失,长期印钞发展经济,实行低利率或负利率政策,还有就是所谓的量化宽松(不只是美联储,欧日中和所有新兴国家都在这样做,不过是方式不同而已。M2增速长期超过经济增速,就是最本质的量化宽松)!
未来危机爆发之后,央行也只有印钞,其实,这是所有信用货币的唯一道路,也是不归路。企业破产、商业银行破产之后,紧随的是某些央行破产。最终,可以守护人们财富的总是黄金。历史的一幕在不断上演,每次的剧目都一样。如果谁可以不印钞,自身的财政和经济可以抵抗危机并度过危机,那他的货币就是信用货币之王!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责任编辑:靖晔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