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妖不可共居,为人不可好色,法海和尚本是正面人物。
在《白蛇传》中,白蛇成了白娘子,为人所喜爱,而高僧法海则成了多管闲事,人人厌恶的对像。那么故事的原型是怎么样的呢?
先说高僧法海,法海本是唐宣宗时的宰相裴休的儿子,他出家后,来到了金山的一个洞中修炼。一天他正在打坐,突然有一条白蟒出来盯着法海。法海和尚运用神通,将白蟒赶走。这便逐渐有了法海与白蟒斗法的故事。
其实,中国自古就有包括蛇精在内的各种妖魔害人的传说,如唐代传奇小说中的《白蛇记》里就说了一个白蛇成精,化成美人,迷惑好色之人,然后吃掉的故事。小说强调:万万不可为色欲所迷;人、妖不可共居的道理。
杭州一带,古时同样也有蛇妖害人的记载。据杭州《净慈寺志》记载,在宋代该寺附近山阴曾出现过巨蟒,并会变成女人时常蛊惑害人;而陈芝光《南宋杂事诗》中,也有“闻道雷峰蛇怪”之说。
到了明朝时期,有个叫冯梦龙的作家在《警世通言》中整理了白蛇故事,写成了名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短篇小说。小说里开始把蛇妖人格化,但主题依然是讲蛇精害人,害的许宣(即后来的许仙)几次遭灾,还是强调人妖不可共居,为人不可好色;法海和尚依然是正面人物。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白蛇,根本就不是什么爱情故事,更没有称颂白蛇对爱情的忠贞,完完全全是一个除妖的故事。
可是到了清初,在戏曲《雷峰塔传奇》中,白娘子开始成了正面人物,而法海反而成为破坏白许婚姻的罪魁祸首。戏曲里还出现了“盗取仙草”、“水漫金山寺”等完全虚构的情节,对蛇妖正面描写,许宣也成了“许仙”。
再往后到了弹词《义妖传》和《白蛇宝卷》中,善恶进一步颠倒。到了近代鲁迅居然在《论雷峰塔的倒掉》里说“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对高僧法海极尽讽刺嘲笑之能事。
现在,在河南某处,据说是当年白娘子成精的“白衣仙洞”香火旺盛,正邪已是完全颠倒,妖怪居然成了人类顶礼跪拜的对象,而除妖降魔、拯救苍生的法海和尚却成为人们鞭挞的对像。
从《白蛇传》的逐步出现和演变中就可以看出人类的观念一步一步变异的过程。在人类道德高尚,还行的时候,人类对各种妖、魔、邪灵的态度,都是持厌恶反对的态度;都是互相提醒对方不可违背道德标准,不可好色;对除妖降魔的修炼人都是非常尊敬,颂扬的态度。然而随着人类渐渐的执迷于名、利、色、情这些过眼云烟,人也就越来越难看到真相,人也就渐渐的对神佛与修炼失去了信心。
到现在,除妖的传说竟演变成了对妖怪的称颂和羡慕,人们开始不辨善、恶,只注重眼前利益,对于救度众生的佛法却敢去诽谤,可见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已经败坏到了多么可怕的地步!
责任编辑:唐海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