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甚爱收藏文物,可是在收藏之余,他也没少干“破坏”文物的事。比如说,他会在艺术品上盖上印章与留下自己的笔墨等。
只要乾隆帝喜欢,1000多方印章等着他随意盖
中国画一向讲究留白,要的就是那种不说破的朦胧美。为了不破坏画面的美感,画上很少题字,即便有也只是简单的几个小字,再加上姓名落款。钤印就更讲究了,宜少不宜多,钤印的位置也要仔细考虑,以烘托书法或绘画作品的美感为主。
但是,乾隆帝可不讲究这些,只要是他喜欢的艺术作品,统统都被他盖上了大印章。据《乾隆宝薮》记载,乾隆帝有1000多个印章,常用的有500多个。
比如下面这幅《水村图》,是元代画家赵孟頫所作的国画。本幅有乾隆帝的诗题两段(旁边一串绵延整幅画卷的题字)。乾隆、嘉庆内府藏印及“楞伽真赏”等收藏印26方,半印8方。引首为清乾隆皇帝弘历所书“清华”二大字,并钤乾隆印鉴4方。前后隔水有“宣统御览之宝”、“古稀天子”等收藏印9方。
来看这幅仿摹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的《富春山居图》(子明卷),空白处也无一幸免地被乾隆帝写了字。乾隆帝认定1745年收藏的《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为真,在子明卷画卷空白处题写评语55处,并加盖玉玺。在乾隆帝出巡时,经常比对真实风景与画中风景。
乾隆在游览富春山的时候,每走到和画里相同的位置,兴之所至,就在上面提笔咏怀,于是这幅画就变成了这副模样。幸亏这幅被乾隆帝乱涂乱写的作品并非真迹,而是仿作……。
大师的书法帖变成了“大家来找茬”
不光是画,乾隆帝还很喜欢书法。在晋朝书法家王珣的墨宝《伯远帖》中,全文5行47字以行书写成。
全图中目之所及的5方大印全是乾隆皇帝的印章。右边的“江左风华”也是乾隆的题字,上面还有“乾隆御笔”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
《伯远帖》。(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其他的题字是乾隆以及大臣们的作品,真正的王珣的真迹只有这一小片:
乾隆满心欢喜,将王羲之的大作当奏折批
不过最夸张的还要属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乾隆皇帝不仅盖满了“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子”等大印章,写满了字,还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写了个“神”字在中间。
玉器上面没法写字?来,帮乾隆帝刻上
书法字画之类的还可以直接题字作诗,玉器、瓷器、木器等材料就没办法了。不过乾隆帝即使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他在一批玉器、瓷器上也留下了大名。
比如这个北宋汝窑的青瓷盘,盘底刻着乾隆的诗:“盘子径五寸,如规口面圆,出陶无髻垦,阅世独完全,冰裂纹隐约,铁定迹局连,底心镌甲字,先得此同然。”
新石器时期的玉版也被乾隆皇帝题诗刻字,还配上了底座变成屏风的样式……
还有这个周代的圭,乾隆皇帝不认识,以为是尺子,照样写了首诗刻上去:“周尺还赢一尺余,对之疑对鞠躬,如辟邪那有邪堪辟,阅古因之缅古初。乾隆戊子新春御题。”
读者看到这些文物上的墨宝、印章等足迹后,作何感想呢?是能认同乾隆帝传递喜悦的作法,还是为文物被“毁”而心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