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生的积习已久,孤独失意、独行其是,长期学习处于被动,不愿动脑筋,上课若无其事,从不举手发言,不做作业,在座位上玩小玩具。整个课堂教学与他毫无关系,老师也毫无法处之,视以不违反课堂纪律为限。这个张同学就这样成了“遗忘的角落”,一个实际上存在却毫无生气的学生。可是,这个学生的状况却是他的班主任、语文老师一手造成的。
我是在一次去小学听公开课时发现的。有一天我到一所小学去听实验公开课,四年级一班48名学生,课堂十分活跃,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学生参与度高,有47人次争先恐后的发言,这在中国大陆小学中也算是比较标准的教学。有经验的女老师驾轻就熟,无论是知识水准、教学艺术都堪称一流。可是,我发现在后排座的一位同学(张)一直低着头,没有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合拍同步,干着自己的事情,聚精会神。在举手发言、活跃异常的同学中并无他的影子。我好生好奇,课间休息时走到他的座位旁(他已出教室休息去了),看到他抽屉里尽是五花八门的小玩具,课本都没有打开。这时上课铃响了,张同学兴致勃勃的很快冲进教室,规规矩矩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等老师讲课了,他又埋头玩他的小玩意!与其他同学发言踊跃、劲头十足的气氛太不协调了。
“这是为什么?!”“他在想什么?!”“为何不见老师的关注?!”
某天我又来到小学,与女老师交谈,详细了解张同学的情况。择日,我主动与张同学接触。他爱好体育,喜欢“翻跟头”,什么侧手翻、后手翻都玩的转。正好,我是内行,互相谈的融洽,头头是道,我还教给他几手“绝技”,他开始信任我,崇拜我。这期间我拿了我练体操比赛的照片给他看,他更是兴奋不已!
谈到正题,他说:“我不喜欢她!”“为什么?”我说。
一年多以前,张同学与同位的女同学做课堂作业发生矛盾,女老师“不问青红皂白、未了解事实”,“不仅狠狠的勊我一顿,还把我的新铅笔盒摔到地上给踩坏了”。只见他激动的哭了起来。“那是奶奶在我生日时送给我的礼物!”他告诉我,与女同学发生矛盾自己“一点错都没有”。
与女老师接触时,她告诉我,她“十分后悔”,那天上班前与先生“大吵一场”,心情沮丧,“实在控制不了”,“没想到把气撒到张身上!”“事后也没有为此道歉”,也许是师道尊严作怪吧!与女老师长谈了两次,如何帮助张恢复失去已久的自尊与自信,我与女老师一起设计了一个教育与教学的试验方案。女老师在一周内找张交谈了两次,家访了两次。毕竟是小孩子,很快消除了隔阂。只有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张才可能真正改变现状,增强自尊与自信。改变张的试验开始了。
某日晚,女教师到了张的家(家长工作早已做好)。女教师对学生说:“明天上课我要提问你,你必须回答完全正确,还要很流畅”。张一方面有受宠若惊之感,一方面也有担心、胆怯。女教师鼓励他后说,“我要你回答的答案内容都在这里”。女教师指着书上的内容,并把提问的题目写在纸条上。
我知道女老师是有顾虑的,一再向她说明,目地是开启张的自信,不是骗局,也不是作弊!是为了转变一个长期毫无学习兴趣学生的心态,权当作“试验”达到“光明的目标”。我说,你要相信学生,“这一晚上他都会努力自学自助自评,甚至不睡觉也要努力把它准备好的”,其实,这是自己学会自学,自己学会帮助自己,自己学会评价自己的过程。他的智慧发挥,保持宁静、坚持目标都自然的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层次。
第二天第一节是女老师的语文课。教学过程中,她提过三个问题,设计中就决定由三个学生回答不够完整,其中一个还是班上最好成绩的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女教师又提了一个问题,举手的不是太多。张把手举的高高的,眼睛闪著兴奋的光芒,十分自信,甚至站了起来,盯着老师,迫不及待。女老师看着张,并走到他跟前说:“啊,我好高兴啊,张居然举手了,愿意回答问题了,请同学们为他鼓掌,欢迎他来回答问题。但是,我想请李同学先回答另一个问题。”李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同学中有一定威望。但李回答的不全面,没有抓住重点。女老师补充后就说道:“现在请张回答(老师念了问题)”。张稳稳的站了起来,十分兴奋又十分沉着,不紧不慢回答的有条有理,语言表达也生动。“答完了!”他刚说完这三个字,教室欢腾了,掌声雷动。这时,张羞怯的低下了头,哭了起来;女教师也哭出声来,匆匆走到张身边,摸摸头、握握手,又笑了起来;张一头扑到女老师怀抱,不知是哭诉还是喜悦的对老师说:“老师,我懂了,你是为我好,我以前错了,你看吧,我会学好的,会好好学习的!”全班同学为张,也为女教师鼓掌欢呼!
要说两点:女教师在前一天向全班同学(张不在班上时)讲了这次如何试验以及试验的意义,要大家明白,也要大家“保密”;了解到张那一晚上几乎都在看书,寻找答案,并一遍一遍讲读。启开了智慧,增强了信心,摸到了学习方法。这个触动心灵、心智的晚上,对于张的影响是难忘的,万应灵丹似的,后来他知道了老师用这种方法调动他的潜力,他从此学习积极性直线上升,学习和品德都进步很快,父母也感激女老师!许多年后,我得到他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的消息,也高兴的彻夜难眠!
这次试验不是作弊,不是欺骗,没有谁受到伤害。就如同老师告诉全班同学:“明天我要在课堂上请同学背诵ʻ哈姆雷特ʼ中的台词”一样,学生准备了,第二天背诵了!没什么可怀疑的。当然,这次试验的意义还有许多东西值得总结。
扬子江更多故事请看﹕
http://www.secretchina.com/taxonomy/1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