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克拉科夫17公里外的小镇上有一个神奇的地下王国——世界遗产维利奇卡盐矿。
人类生活中的饮食需要“盐”这个佐料,衬托出食物本身的味道。然而盐除了可以从大海取得或是盐湖里,其实世界上也是有盐矿。
在波兰克拉科夫附近有一座盐矿,是一个从13世纪起就开采的盐矿。最早有关盐矿的文献是由一个叫修建者卡西米卢斯(Casimirusthe Restorer)的贵族记载于1044年,以magnumsalalias Wieliczka提到了维利奇卡盐矿。
从很早的时期起,盐就是当地的经济基础。在古代波兰地区,盐可以作为一种支付手段。最初盐是通过搜集盐卤水并加热蒸发制得的。究竟几时开始开采岩盐并不清楚。很有可能是在打深盐井时发现了大量的岩盐,接着使用原始工具的开采就开始了。
当时波兰的统治者马上意识到了盐的价值,这也是为何盐的开采和分配都被垄断的原因。他们知道盐是极其重要的商品,是人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在许多地方都要使用盐,包括腌肉、腌鱼、制作黄油、制革,后来也用于制造黑色火药。在运作克拉科夫盐业的第一阶段,国王被迫求助于商人,因为投资盐矿需要大量的资金。商人承担了所有勘探盐矿的风险,资助挖深隧道,如果这里面发现了盐矿,那么它将为国王所有。君主利用分期付款来掩盖他的巨大收入,以保证长久的占有。开挖盐矿的权力只有一种途径获得,就是被任命管理盐矿。
不仅食品保鲜行业从盐获得大量利润,盐也成为了政府的一种工具。在14世纪时,盐产出了国家超过30%的收入。君主利用这些收入赏赐家眷、亲属以及其他各种贵族。盐矿的收入支撑了朝廷以及其他国内重要人物,以及支付了保护商路的城堡。
在1368年卡西米尔大帝(Casimirthe Great)放弃了对盐矿的专有权,颁布了一道被后来被称为卡西米尔法令(Statut Kazimierzowski)的法令。这份文件规定了个人与各种工作团体的权利和税,以及作账目的规范。成立皇家委员会以检查地下的挖掘和建筑,核查账目,还有发出指导和指令。
在16世纪,维利奇卡盐矿成为当时欧洲最为重要的商业之一。
王室对盐矿的控制在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时终结。奥地利的统治不仅在组织和管理上有所改变,而且引入了新的采矿方法。在奥地利统治时期,一座电厂建成并为盐矿供电,修通到克拉科夫的铁路。地下作业也变得更为自动化,使用了风钻。一台磨盐机和一台蒸汽动力起重机也投入使用。
1826年到1846年矿中的盐水被用作温泉疗养。在1950年盐矿的一部分被辟作博物馆对外开放。1958年,盐矿的温泉疗养被重新恢复。197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1996年,盐矿停产,盐层已被几乎挖尽。
维利奇卡盐矿地下共分九层,其中有长达100余公里的隧道。其中建有教堂等建筑以及许多盐雕,较著名者有圣金加教堂(St. Kinga's Chapel)。
所谓的鬼斧神工就是在形容这样的景观,每个雕刻很传神又精细,真不愧是世界遗产,有机会到波兰一定要前去参观。
这是一个由盐组成的世界,教堂、餐厅、疗养院,一切都是盐建的,天花板上垂着盐花,地上铺着盐矿石……。
维利奇卡这个词在波兰语里就是伟大的意思。陪我一探地下世界的向导开宗明义:“曾经,盐就是黄金啊!”今天看似普通的盐,在中世纪的欧洲确曾贵如黄金。
从公元13世纪开始至今,维利奇卡盐矿已经持续采盐长达800多年。在14世纪时,这个盐矿产出了波兰王国超过30%的收入。
下矿要走楼梯,在足足经过了378级楼梯后,来到地下53层,到达盐矿开采的地方。
盐矿的通道被密密实实的木质立柱支撑,盐对金属具有很强的腐蚀作用,所以整个盐矿的建筑使用了大量木材,不仅作为支撑物,还被用来制造木质管道运输盐水。
眼前不断出现的是模拟当年盐矿工人们生活、工作场景的雕像。
这些雕像都是由盐雕砌而成!
当年盐矿工人们生活、工作场景的雕像。
盐矿里最具特色的,莫过于那一间间教堂了。
而最壮观的宗教场所,是地下101.4米处的圣金嘉教堂。教堂高达10米,长54米,最宽的地方有18米,相当于10个篮球场大小。
盐矿中目前共有40间教堂,最深的一间在盐矿的7层、地下270米处,至今没有向游人开放。
这么一座庞大的地下宫殿始建于1896年,居然是3名矿工用了67年时间开凿的,于1963年才最终建成,堪称穷其一生。除了信仰,很难想象是什么支撑他们在明灭的灯火中、动荡的岁月里完成这样的巨作。
教堂的地面是用盐岩仿照菱形地板雕刻而成,天花板上挂着用盐的结晶体做成的精美吊灯。
教堂的四壁布满大小盐造浮雕壁画,工艺十分精美。
在历经两三个世纪后不但没有腐蚀,反而越来越光滑。
吊灯映射着周围的浮雕,盐墙壁显得闪亮十足,十分魔幻。
后一道重头戏就是在位于地下110米处的地下餐厅用餐,这里绝对是欧洲“最深的餐厅”。点上一盘开胃的蘑菇汤,主餐是三文鱼,边吃边开玩笑地想,如果觉得味道不够浓,是不是可以直接从墙壁上刮点盐下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