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成语是一枕黄粱,在一本经典启蒙大全成语中是这样解说的:传说唐朝时,有个名叫卢生的青年到京城去参加考试。路上,他碰见一个道士。卢生向道士讲了自己的情况,希望能做大官发大财。道士给他一个枕头,卢生枕着它很快进入了梦乡。这时店主人刚刚在煮一锅小米饭。梦中,卢生做了大官,可是他一觉醒来,发觉自己仍然睡在旅店里,店主人那锅小米饭还没煮熟呢!
因为景区与道教八仙特别是吕洞宾有着不解的仙缘。景观蕴含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它是依据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建造的。始建于北宋初期,历朝历代均有修缮,至今已历经千年风雨。现景区为1984年重修,1986年10月正式向游人开放。黄粱梦吕仙祠位于邯郸市北十公里处的黄粱梦镇。黄粱梦吕仙祠大门向西开,门楣悬挂有启功先生所书“邯郸古观”匾额。门前左侧有个池塘,池塘上有一座较大型的拱形桥。我们先走到拱形桥上看了一下外观,仅看到了祠的一小角。以为此庙院非常小,游览完才知道内院确实不小。原来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属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西门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面镶嵌在照壁墙上的的“蓬莱仙境”四个醒目的大字。四字均为1米见方,遒劲有力,行笔洒脱,特别是置于这名祠古观之中更显超凡脱俗,透出一股仙风道骨之气。关于这四个字的由来,众说纷纭。在当地流传著这样一个故事:明代重修黄粱梦吕仙祠时,殿宇楼阁极其雄伟。为烘托古观气势,在此建了照壁,并留下四块青石板,准备请高手题字后镶嵌在壁上。谁知请了许多书法名流,无一中意。临近交工时,来了个叫花子,在祠中闲逛至南墙下,顺手抄起扫帚,蘸着讨饭桶中的剩菜汤就在青石板上划拉开来。监工看到后,连呼带叫把他赶跑了。之后用清水冲刷,冲净后照壁上却显出“蓬莱仙”三个大字,大家这才明白,原来是仙人吕洞宾显圣送字来了,吕洞宾不正是“蓬莱仙”吗?就这样四块石板只写了三个字。到清乾隆年间,乾隆帝下江南在古祠小憩,看到“蓬莱仙”三字甚感不解,听了道士们的讲述后,乾隆苦思了一夜,最后补上了个“境”字。大家再仔细欣赏这四字会发现,“蓬莱仙”三个字,写得龙飞凤舞,用笔酣畅,且明显有菜汤欲滴之势。“境”字就略显逊色了。虽说乾隆贵为天子,精通书法,但毕竟是肉体凡胎,没有仙风道骨,因此就有了“御笔不如仙笔”的说法。
面向照壁向后转即是丹门。也就是道家炼丹的地方。门上挂有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先生所题的“泽沛苍生”匾额,意思是将恩泽像雨露般的赐于天下之人,经此而过好运定会伴您左右。
进门后见到了八角亭,这个亭子也叫“八卦亭”,亭内侧绘有八仙画像,外侧绘有忠孝图。是建在莲池之上。再向前,就是吕仙祠的第三道门了,叫“午朝门”。据说进了这个门就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了。门上有横匾“神仙洞府”字样。
钟离殿
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两侧对联是:“汉代武将军辞红尘修大罗八仙居其首,唐朝文进士炊黄粱度卢生五祖位乎中”。此联巧妙的将中轴线三大殿穿连起来,并表明了他们的师承关系。钟离权为八仙之首,是吕洞宾的仙师;吕洞宾点化卢生成仙。因此按照前有师,后有徒依次排列,为师者必先接受朝拜,食第一缕香火。这也体现了尊师敬长的传统中华美德。细细看树身下部有一条明显的凹痕,据说是拴驴缰绳勒出来的。旧社会时,许多香客到此,争相抢剥树皮,说是入药可医治百病。大家都知道,树皮是用来保持水分的,没有树皮树木便无法存活,而这棵古柏已损失了大半树皮,却依然生机勃勃,郁郁葱葱,这是因为黄粱梦吕仙祠乃“神仙洞府”,绝非凡地。
殿内钟离穿着官服正襟危坐,神态威严,特别是眼神栩栩如生,注视着每一位朝拜者,令人敬畏。此像是天津泥人张第五代传人所塑。
吕祖殿
吕祖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两边对联是“道院光招蓬莱客,玄门常会洞中仙”,横匾“孚佑帝君”是元代对吕洞宾的封号。吕洞宾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姓吕,名岩,字洞宾,河中府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因出生的年月日时均为阳,故称纯阳子。关于其身世有不同说法。一说为唐代宗室,姓李,为躲避武则天的迫害,携妻子隐居深山绿水之间,改姓为吕。因常居岩石下,故名岩。又常栖于洞中,故号洞宾。另一种说法是他是唐代礼部侍郎吕渭之孙,因感到仕途变化无常,便转而学道去了。
再向后走便是卢生祠了。进入卢生祠看到了石雕卢生睡像和大型“黄粱美梦”壁画。卢生的卧像。卢生头西脚东,侧身而卧,双目紧闭,面容慈祥,睡得正香呢。门两侧有古人所撰对联,现由谢冰岩先生书写:“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此联富含人生哲理,已被收录到名联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