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4年05月11日讯】世界银行近日透露说,如果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的话,中国的GDP数字今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在经济学上,所谓购买力平价,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也就是理想状态下的汇率。例如,一屉狗不理包子在天津卖人民币六十元,在纽约卖十美元,那么,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理想汇率就应该是六比一,这个理想汇率就叫购买力平价。世界银行就是按照这个理想汇率来计算,得出结论,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
购买力平价有许多假设前提,比如,要假设狗不理包子在天津和纽约同样受欢迎;而且也要假设天津人和纽约人对狗不理包子的估价是一样的;再有就是假定天津和纽约之间的贸易是自由的,没有贸易壁垒、关税,也没有资本流通方面的限制等等。换句话说,购买力平价是非常理想状态下的参数。即便如此,能跻身世界第一也是脸上贴金的事,更能证明了大陆官方的伟光正。
有意思的是,官媒并没有因此放鞭炮庆祝,相反新华社解释说,购买力平价不足以说明问题,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不到,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
按照现在的汇率计算,中国GDP是美国的三分之二,大部分经济学家相信,到2020年的时候,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有社论说,中国要保持冷静,不要有虚幻的自豪,不要被外国势力的糖衣炮弹迷惑。还说,中国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就算是真超过了美国,那个时候是好事还是有更多的社会问题,现在都很难说。中国官媒一改过去歌功颂德的做法,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政府良心发现,不想再忽悠老百姓;另一个就是在就业、贫富差距、通货膨胀、污染等等事实面前,再忽悠也不管用了。
所谓2014年中国的经济将赶超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比预期的2020年早了整整6年。喧闹的中国经济即便今年超越美国,又如何呢?
这样的命题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头条”,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此则新闻会燃起某些中国人内心满满的骄傲,然而不幸的是它未能填满他们的腰包。就算中国总体而言能够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无论是不是建立在其购买力的基础上),不可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其每人年均GDP收入只有6300美元!这个数据将中国经济排名拖至世界第110位,位居中下等。相反,美国每人年均GDP的标准是43000美元,是中国的7倍之多。即便认为应该运用最新的购买力方法来运算人均GDP,这样算来,美国的人均GDP仍比中国超出4倍以上。
从更严峻的一个角度来看,人们需要了解人均GDP不能与个人收入等同。这两个概念通常会被发达国家混用,个人收入要比人均GDP数值稍高并且是GDP的一个固定比值。然而,中国情况却大不一样。在中国,个人收入与GDP的比值要比其他国家的平均值低,并且数值在不断下降。至2012年底,中国个人收入与GDP的比值从1990年的52%下降到了46%,而美国却依旧稳固在86%。这就意味着,若用人均GDP来衡量和对比国民的富裕程度掩盖了中国的真实情况。如果使用更精确的人均收入来衡量,其结果将是美国公民人均收入超过中国的15倍(8倍,若使用购买力算法)。若从历史的角度而言,今天中国的人均GDP可以等同于1880年的美国(1910年的美国,若使用购买力算法);换言之,中国在提供国民同样的标准生活方面落后美国一个世纪之久。对中国普通老百姓而言,没有太多值得开心的事。
1872年,当美国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时候,他们的故事与中国的截然不同。当时,美国和英国每年的人均GDP分别为2400美元和3300美元,而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分别是4000万和3000万。若按人均GDP来算,美国和英国当初已经占世界上最富裕国家之首了。因此,当时的美国公民的骄傲不止是有数据事实可支持,同时还有实时的希望,希望这个国家能够带他们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人群。再者,就算人均GDP的差距有50%,这样的结果花费了半个世纪的努力才发生。面对巨大的贫富差距,中国公民要想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公民,这个心愿或许永远不会实现。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比起中国,人们更愿意作卢森堡的公民,他们可以沉浸在作世界上最富裕的人的美好憧憬里,同时开心地接受自己的国家被排在世界经济体的第70位。这想必会比跻身世界最大经济体前端,同时扮演者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好很多。至少,卢森堡的空气质量比中国要好的多。
中国曾经一直是德国经理人尽情发挥想象力的地方。从阿迪达斯到大众汽车,各家企业都在那里极富热情地展开业务,而在欧洲市场因为危机而出现下滑后则更是如此。这个国家目前已经成为了德国经济模式的箭头:作为生产地点,作为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市场。(中德)贸易额:超过1500亿欧元。如果把德国在中国的所有投资算在一起,2008年以来已经增长超过一倍。
穆勒认为,中国作为新兴超级经济体不可能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足为奇。但问题在于,目前许多迹象显示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硬着陆。根据北京最近公布的外贸数据,3月份进口额比去年同期减少11.3%。这当然只是体现了当下的情况,但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写照。它显示出中国的内部经济出现一些糟糕情况。即中国正处于一个依靠信贷支撑的投资繁荣阶段的末期。现在整体经济深陷信贷膨胀和产能过剩的困境之中。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的说法,中国的各大银行和影子银行体系在过去几年里向国内企业投入巨额资金。
这一模式众人皆知:私营经济的负债达到无法承受的规模,经济景气随之破灭,然后一些贷款无法偿还。2007年的美国、英国、西班牙和爱尔兰都是这样的情况,不久之后便陷入大规模崩盘。近日中国国债发售情况不佳显示出,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不乏忧虑。就在政府打击腐败、宽松信贷开始显现影响、紧张的本土投资者急觅安全之际,中国的金融市场看似正在释放麻烦信号。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即便最渊博的专家都不能确信中国未来会怎样,但警示迹象如今越来越多。经过几十年经济发展和财富激增,中国金融市场如今正滑向贪婪与恐惧之间摇摆“跷跷板”的可怕一面。
早在2月份,银冠资产管理首席策略师帕特里克•霍瓦内茨就警告,中国可能面临一场流动性紧缩。在随后的报告中他解释说,“持续不断的债务违约让人意识到中国日益累积的不良贷款问题”以及“中国现有的增长模式已到期。”
麻烦迹象大量存在: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报告称,今年首季度中国四大城市的房地产销量比一年前水平低逾40%。为了回笼资金,开发商在一些小城市大幅降价。中国火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似乎属于一个更大困难趋势的一部分。今年3月中旬浙江某大型开发商无力偿还6亿美元贷款,数天后江苏一家商业银行出现挤兑。投资者变得紧张,部分原因还在于3月初中国遭遇现代首次债券违约,上海一家太阳能企业未能按期付款。在中国看似不间断的繁荣时期,此类逆转坏事鲜有发生。
一般认为,中国政府会介入,供应流动资金并抑制信贷激增——正是它促进了中国惊人的经济崛起。据新兴经济顾问公司最近的报告,中国国内私营贷款(包括地下借贷市场)总额已从2008年占GDP的125%增至去年底的190%。当局时不时介入,试图给经济及其“非理性繁荣”降温,但成效不大。如今的情况不同,部分原因在于中国新领导人似乎决意刺破泡沫经济。专家引述北京的警告称,改革中国银行就像“排雷”,因为问题贷款太多。众多机构已经下调了中国GDP增速预期,其中包括瑞银预计一季度增速为7.4%,德意志银行将2014年增速预期从8.6%调降至7.8%,高盛将全年预期从7.6%调降至7.3%。此外,美银美林、摩根大通、野村等国外大型投行近日也纷纷下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尽管经济有收缩的风险,中国政府正坚决推进——不仅挤压银行,还有银行贷款滋生的腐败。这场打击,试图对伴随经济繁荣产生的贪婪文化开刀,是值得称赞的。但它似乎引发了中国一些新富的恐慌,他们急着在突然缺乏现金的市场上抛售资产,继续资本外逃。据《羊城晚报》报道,当前,欧洲买房移民掀起一股热潮。欧洲多国更是瞄准中国富人群体,推出买房移民政策,瞬间创收无数。用北京一套二居室的房款可以在欧洲买一套别墅,同时享受移民政策和欧洲福利。因此国内出现了大批的欧洲“拥趸”,纷纷大手笔买房进入欧洲。
近日,中国万达董事长王建林豪投2.6亿欧元收购了马德里地标性建筑“西班牙大厦”,而这一价格比9年前减少33%。从加成集团3月份举行的欧洲投资房产和欧洲沙龙的活动反应来看,当前欧洲市场形势火热,活动场场爆满,客户购买意向强烈,很多客户意向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国。作为欧洲大热的移民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是投资50万欧元可以买房移民,申请移民成功后可以自由来往欧盟165个国家、免签26个申根国、小孩可免费享受当地的公立义务教育、可享受当地大部分福利等,但是两国的具体细则上有多处不同。
路透社的一项调查发现,越来越多中国人使用该国政府支持的银行卡非法将美元偷偷带到境外。银联卡愈来愈广泛地使用是北京一项多管齐下战略的一部分,目的在于最终开放中国的资本账户并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北京尤其担心这种资本外逃在腐败丑闻中发挥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一份调查报告称,银联卡是腐败官员进行跨境资金转移的主要工具之一。央行的报告说,这种做法正迅速增加。许多持卡者随着资金跑到了国外。
但是这种做法不仅限于腐败官员。无处不在的银联卡和它可以立即获得大量现金的能力使得把钱带出中国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也容易多了。如今,这种外流正在加速。一位业内消息人士说,参与这种套现行为的各方都有利可图。零售商可以靠汇率赚钱,就像外汇交易商一样。管理这些商户的澳门银行从中收取1%到2%的手续费。中国银联的发卡银行也会对交易收取1%左右的手续费。……
所以,世界银行资助的国际比较计划在报中称,中国是一个比想象中更大及增长更快的经济体,并有可能在今年底超越美国,中国国家统计局拒绝发表这份世界银行的报导,并表达了对这个统计方法持有保留态度,美国《时代》杂志报导中国当局甚至把这个报告当成烫手山芋扔到一旁,与此同时,中国网络非但没有出现得意洋洋的报导,反而是怀疑、不屑的反应居多。
根结在于,这个报告情况与大陆目前的现实有着极大的反差。
中国官媒起初明显想绕开这则新闻,但中国新闻门户新浪网用草率的拼凑起来的来自美国《时代》杂志以及《华盛顿时报》的翻译文章等海外评论来报导这条消息。该文章后有上百条评论,其中包括网民怀疑有谁会对中国的“泡沫经济”感到兴奋,“在中国买一栋房子的钱可以在海外买好几间,但咱们的薪水还不及人家的1/5”,“像这种可耻的GDP值得我们高兴吗?”!
中国微博上也有许多类似的评论,如许多人抱怨中国是一个国富民穷的国家,“经济数字可能有些鼓舞作用,但经济实况却是起到相反的作用”,一个财经网站网民的留言道“经济不能只让有钱人更有钱,否则就不是一个健康的经济环境”。
中国官媒最终也决定把这个世界银行报告放到一边去,尽管网民已经把舆论朝向对政府不利的方向。新华社发表了一篇文章,声称中国的经济状况与发达国家仍有几十年的差距,“从经济的质量到生活的水平,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分析评论指出:“为了追赶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官方的中国广播网在5月5日评论道:“中国目前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人均GDP还是相当的低,而中国仍没改变其是全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状况”。
中国谦虚的态度多半是想要避开作为发达国家要承担的责任,像是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限制,中国经济专家以及《稀缺中国》的作者马旸说:“中国逐渐一步步进入全球竞技场的舞台,但仍偏好保持被动以免丧失许多即得利益”,马旸告诉外交政策网站,维持中国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形象,可以抵御二氧化碳排放量或货币改革的压力。马旸认为,一个小小的生活质量、公众健康、饮食安全、环保问题等实质生活的改善都比那不切实际的GDP指标来的重要多了。
就如微博上一个网民写道:“我们是否超越美国根本一点都不重要,而我们的人民是否感受到生活变的越来越好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