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枫桥镇,是客商粮船聚集的地方。村庄尽头有座古庙,里面住着一个姓屈的乞丐。小屈双脚痿痹,行走不便,每天虽然早出晚归,但是离不开枫桥左右。
一天早晨,小屈发现厕所旁有一个布袋,打开一看,里面有几百两银子。他心中暗想,这不知是谁丟的,我是个薄命的人,哪能享受这一大笔财富呢?而且谁知道这是不是救命的钱啊。于是他又回到庙里坐等失主。到了中午,果然有人急匆匆跑来,在厕所旁看了看,然后捶胸顿足,神情惶恐焦急。小屈问他:“你是不是丢了什么东西?”那人忙答道:“是呀。你捡到了吗?”小屈说:“捡是捡到了,但是你得说的丝毫不差,才能还给你。”那人喜出望外,立刻说出银子有多少封,总数是多少,什么样的成色,什么样的包裹,果然一一符合,乞丐于是拿出布袋交给那人。来人见银子失而复得,十分高兴,要把银子分一半送给他,小屈笑道:“你这不是糊涂吗?我如果贪图你的银子,又怎么会还你呢?而且你如果少了一半钱,就不能办事了。你快走吧,不要耽误我要饭了!”那人没办法,拿出十两银子硬塞给小屈,告别而去。
小屈出门乞讨,走到街口,看见很多人围在那里,中间有一个很漂亮的小女孩,依偎着父亲啼哭。小屈问是咋回事,有人告诉他:“曹家来讨债的人,想把这小姑娘抢走抵债,所以她哭的这么厉害。”小屈问欠了多少钱,众人告诉他有十两银子。小屈听了大怒:“十两银子只是个小数目,为什么为富不仁竟到这般地步!”不料债主就在旁边,听到这番话,大为恼火,指着他说:“你这种快要饿死的人,也来谈论仁义?口气这么大,你能替他们还债吗?”小屈慷慨的把先前失主赠给他的十两银子拿出来,为那父女俩还了债,取回了欠债契约,众人也散去了。
姓曹的并不在乎十两银子,而是想利用讨债的借口,抢那小姑娘,这下恨透了小屈,于是贿赂衙役,诬陷小屈是小偷,把他铐起来送到官府。吴县县令陈公是个精明人,原本就怀疑小屈受了冤枉,正好丢银子的客人听说小屈被诬陷,立刻来县衙为小屈申诉昭雪。陈公听了,高兴的说:“这是个仁义的乞丐啊!”当下以诬告罪重惩了衙役,并传令枫桥各米行的老板来县衙,当众宣布:“所有米行里每天收的米样,都要赏给这位仁义的乞丐,以免他再受沿街乞讨的苦楚。”并且给小屈披上红彩,派轿子送他回去。从此,小屈每天有一石米的收入。有了余钱,他又渐渐请名医治病,恰巧遇到一位道士给了他乾荷瓣、茅术等各种药,小屈用来煎水洗脚,不几天,足病就痊愈了,走路和正常人一样。不到十年,小屈购置了大房子,娶了妻子,竟然还成了富翁。
-----事据《子不语》“屈乞者”篇
(小编注:古人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小屈当初还银子的时候,估计没想过自己能因此得到什么回报,但是“天道无私,常予善人”,好人总会有好报的。)
(责任编辑:夏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