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京杭大运河横贯其中。自古扬州就是江南富庶之地,风物繁华,历朝历代,无数文人墨客来此游历,诗人李白曾三下扬州,写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千古名句,烟花三月的扬州也故此闻名遐迩。
扬州素有“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之誉,在历史上,扬州的园林也曾经鼎盛一时,甲于天下。早在南北朝时期,徐湛之(公元420─478)曾在扬州蜀岗上建造风亭、月观、吹台、琴室,可谓“果竹繁盛,花药成行,招集文士,尽游玩之适,一时之盛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几下扬州,使得扬州园林艺术获得进一步发展。明清时代,扬州是两淮盐业的集散地,徽商云集,大肆修建私家园林,到清朝时期,因乾隆皇帝喜爱园林且几下江南,使得扬州园林盛极一时。
扬州园林具有其独特的风格而立于中国园林之林,既有北方皇家园林之雄奇,又有江南私家园林的秀丽,具有南秀北雄的特点。园林景致具有中国山水画的影子,以小见大,简单中寓有繁复,蕴藉多姿。布局曲折得宜,起伏有致,整个园林如同一幅淡墨山水画,园林内的局部也构成一幅幅淡雅的画面。扬州园林的代表有明代的休园、影园及清代的瘦西湖、寄啸山庄、个园等。
以山水之景取胜之休园
休园和影园是明末江南名园,园主皆为歙县郑氏四兄弟。休园位于扬州新城流水桥畔,属大型宅园,据说为宋代朱氏园的旧址。休园内山水断续贯穿,景致赋予变化,具有宋代园林简远疏朗的意境,园内建筑不多,但已经开始利用长廊以连接园内各处。整个园林的组景是按照山水画的原理而以画入景,所以说休园是以山水之景取胜。
清代扬州盐商是亦商亦儒,在青砖黛瓦、建筑精巧的私家园林中,广交文士,一年四季进行咏柳、观荷、赏菊、踏雪,寻梅等聚会,其间品茗、饮酒、赋诗,还有精美菜肴。休园的樱笋会在当时极负盛名,休园主人邀请客人泛舟赏荷,抚琴咏诗,采樱桃于雨后,拔竹笋于月下,可谓风雅之至。
自然朴野的影园
扬州旧城南门西南隅的南湖长屿上,有一座自然朴野的园林,即影园。影园的造园艺术当属上乘,由当时著名的造园家计成设计建筑,以一汪清池为中心,隔水蜀冈,蜿蜒起伏,尽作山势,与园外的南湖之水景浑然一体。影园具有北方皇家园林的特点,它“环四面,柳万屯”,以万千的柳树群植于园内,似也可看作是北方园林的特色之一,这一点在苏州园林中十分罕见。除了柔情万千的杨柳,影园内还有荷千余顷,蕉苇生之,以致水清而多鱼,渔棹往来不绝,宛如一幅清纯天然的山水立轴画。
“月映竹成千个字”之个园
名声在外的扬州个园在新城的东关街,是大盐商黄应泰在清嘉庆23年,基于废园“寿芝圃”的旧址建成。个园主人酷爱竹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所以园内遍植郁郁葱葱的竹林,园名也取袁枚的“月映竹成千个字”句中含义,个园是扬州园林鼎盛的代表作之一。
个园的四季假山久负盛名,它以竹石为主体,用分峰叠石的办法,以及木石之间的不同搭配,幻化出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它的构思来自郭熙《画训》:“夏山苍翠而如滴,冬山惨淡而如睡,春山淡冶而如笑,秋山明朗而如妆。”首先在一片翠竹之间配以笋石,以春笋破土而出喻指春意;堆叠的太湖石半拥一池清水,池水流入石洞,洞中幽深曲折,加上池面吹来的阵阵凉风,便为夏山了;向西的褐黄石山构成秋山,十分雄伟,在夕阳之下,秋山更显得色彩斑斓;最后使用白矾石冰裂纹舖地,象征冬日雪意,再以梅花衬托,冬景透过镂空的墙还能看到春山,表示一年之中四季轮回,独有创意。
开放且明快的何园
寄啸山庄即何家花园,又名何园,为清光绪年间道台何芷舟建,园名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阜以舒啸”的诗句。
何园中筑有复道长廊,自然将园分隔成东、西两院。东院建有门厅游廊,牡丹厅,四面厅等;西院以水池居中,池边环绕太湖石,亭台楼阁依水而建,厅内刻有历代文人苏轼、唐寅、郑燮、刘墉等书画,整座园林开放且明快,是晚清扬州园林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