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4年03月10日讯】3月5日财政部发表了2014年财政预算报告,其中提到“公共安全支出2050.65亿元,增长6.1%”。根据往年财政部公布的数据,自2011年起,连续3年公共安全预算都超过军费。2013年公共财政关于公共安全执行费用预算为7690亿元,军费为7,201.68亿元;2012年公共安全费用为7018亿元,军费6703亿元。2011年公共安全预算是6244亿,军费为6011亿。
“公共安全”开支通常被外界理解为“维稳费”。2012年两会期间,时任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李肇星曾公开表示“中国没有维稳经费”。他称“公共安全”支出内容涵盖广泛,包括政法机关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甚至是食品检测开支等。但由于官方数据相当简陋,一直未能释除外界疑虑。财政部官方资料只是简单显示,公共安全开支包含六个范畴,包括武装警察、公安、法院、司法、缉私警察及其他等六个部分,其中以公安涉及的开支最多。
属于公共安全范畴的维护社会稳定,本是一个政权职责所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是,熟悉“中国国情”的人都知道,中国式维稳有自己的特色:由于发展经济至上,无论是在环境保护还是征地、拆迁等问题上,地方政府本身即为利益相关方,难以“超然物外”,导致维稳成本越来越高,不稳定局面日趋恶化和复杂。
今年公共安全预算大幅缩水,并不意味着维稳开支的减少,2014年财政预算报告中提及的“公共安全支出”不是全口径的数据,地方的“公共安全支出”没有计算在内,因而导致公共安全预算大幅缩水的假相。
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是:公共安全经费越来越多,社会却越来越不稳定。
现行体制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各级公安、检察院、法院都受制于各级党政部门,既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又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和中立性,使得原本简单的社会矛盾越搅越复杂,特别是司法不公导致的冤假错案越积越多,又得不到正常的解决途径,常常为了对付一个上访的人或一个维权的人,政府要投入数十人甚至上百人来恐吓监视,这种劳民伤财的手段让那些挥霍维稳经费的人乐此不疲,因而所谓的维稳成本自然也越来越高。
维稳经费的支出数目巨大,而且维稳支出还是窄口径的,并不能完全涵盖直接或间接用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费用。比如公共安全所涉及的部门支出的其他内容——以公安部为例,包括外交、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支出等;各级政法委、国家和地方信访部门亦承担了大量维稳重任,但其预算均列入一般公共服务大类下,无明细账目;地方专项经费和专项基金,可能列入公检法司等部门预算,也有可能列入政法委、宣传部、信访局等党政部门项下,还有可能隐藏在一些民生工程形象工程之中。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操作方式,五花八门!
虽然外界无法准确地掌握维稳经费的真实数据,但从一些小细节中可以看到,缺乏独立权威的仲裁机制,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中国式维稳方式,似乎已经快走到尽头。一些地方的维稳经费已经出现紧张局面,以往维稳机构很大方地解决上访人员吃住交通旅行费用,如今开始倒过来向上索取维稳费用。有的地方政府已经对现有的而且仍在不断增长的维稳经费无力承受,而老百姓对所有成本转嫁到他们身上的维稳方式忍耐到了极限!
尤其是群体事件的此起彼伏,更加耗费了巨大的社会资源和财政资源,在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之外,许多地方的维稳支出每年以两位数在增长,维稳经费甚至超过政府的民生支出,对于经济并不那么富裕的地区,天价维稳成本不免令他们捉襟见肘。
监控安防高科技产品近几年来风行中国,海内外生产销售厂商均把目光投向中国,当高科技被官方视为维稳的利器,就会不计成本的疯狂投入。十二五期间,官方要投入5000亿来打造平安城市。然而,维稳巨额投入的背后,却是疯狂的腐败,每一个安防监控项目,被各路蛀虫吞噬的资金远高于50%!许多官员叫喊不稳的真实目的不过是为了攫取挥霍更多的维稳经费,因而中国陷入了一个维稳的怪圈,越喊不稳越有钱,越有钱越不希望稳定,一大批吃维稳饭的人,不断地制造敌人寻找敌人,甚至视许多弱势群体为不稳定因素,通过冤假错案大规模的强拆,让社会充满了仇恨和动荡。
中国社会贫富悬殊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经济高速发展不仅没有达到共同富裕起来的目标,还使很多人沦为贫困,绝对贫困的人数也在增多。过去,贫困一词往往和农民联系在一起,现在很多城市居民也沦落为贫困一族。更为严重的是,当先富者占据了制度的居高点之后,他们就成了既得利益者,排斥后来者。
许多维权者以悲剧或惨剧的方式维权,是因为公民有困难得不到体恤,群众有冤情上级不知情或装聋做哑,官员只顾敛财与升迁,公民在疾苦中看不到希望。那些维权无门、告状无果的公民在焦灼绝望中挺而走险,是对官僚懒政、对弱势群体漠不关心或敷衍搪塞的一种抗议!这样的悲剧惨剧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上演,那些尸位素餐、高高在上的官吏,却在公然瓜分攫取所谓的维稳经费。
按理说,一个现代国家的基本制度已充分具备了维稳功能。即现代媒体制度保证了媒体信息发布的公信力、现代司法制度保证了司法最高和最后仲裁的地位、人代制度则保证了民意的规范表达和民意对权力的有序监督,等等。只要这些机关、机构、部门和各级组织,保证这些渠道的正常、民主、公正、公平、公开和科学的运行,那么,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不难分散纳入各自的体制路径,皆能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正常化的解决,不至于发展到如今以高额的财政支出来维稳,整个社会付出高昂代价的地步。
但愿未来的公共安全预算真正能够大幅减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把更多的财政开支用于民生福利,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出现真正的安宁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