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12月13日讯】中国粮食安全虽然是一个老话题,有些人对此不一定感兴趣,但它却是我们难以回避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公告称,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预计将达到60193万吨,同比增长2.1%,实现了“十连增”。然而,粮食增产数字背后,“丰年缺粮”的现实却鲜被提及:同样在过去的十年中,除2008年、2009年两年间产稍大于需,其余年份中国的粮食状况均是产不足需,且缺口日益增大。
2012年,中国进口粮食占国内消费总量的比例已接近12%。去年,大米、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左右,今年1至7月的总数也已达1143.9万吨。不仅如此,继玉米在2011年进入“全面进口元年”后,中国亦有望于今年超越埃及,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预测进口总量将达650万吨。
事实说明,虽然中国官方多年来一直将95%的粮食自给率作为目标,但这个目标已难以守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在今年初召开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90%,如果按一个人一年吃800斤粮食计算,2012年进口粮食相当于养活了1.9亿中国人。
再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接近60000万吨,全球的交易额是300000万吨,如果中国出现上世纪60年代那样的自然灾害,或者其它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粮食短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要解决粮食的自给自足问题,至少需要19.47亿亩的土地面积才能满足需求。但中国18.21亿亩耕地转化成播种面积,中国耕地总数已经接近18亿亩红线;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全国实现了粮食“十连增”,但在耕地面积逐步减少的情况下,今后要实现“十一连增”、“十二连增”的可能性在减少、难度在加大。这并非耸人听闻。联合国对耕地有一个警戒线:人均耕地少于0.8亩的时候,会发生生存危机。而目前中国2000个左右的县里,有600多个县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8亩。
以四川省为例。由于土地减少,人口增多,其粮食产量受到制约,近两年,四川省不仅不能自给自足,还从省引进粮食年均超过1000万吨,2013年预计省外入川粮食总量将达到1430万吨左右,比去年增加24.3%。该省作为“天府之国”、中国的产粮大省竟然缺粮,不能不发人深省。
更让人担忧的是,除四川省外,全国其它省份的粮食缺口也明显增多。例如浙江省每年粮食缺口1100万吨、广东省缺口2400万吨,两省粮食对外依存度分别为60、70%。如果国内像川、浙、粤这样的缺粮省份再增加几个,如果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吃饭都成问题,那谁能救我们呢?
本周,国内颇具影响的一份财经杂志不惜版面,发表长达5万多字的长篇深度报道《中国粮食安全报告》,系统性地评述中国粮食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近几年来看到的最为详尽的诠释中国粮食安全的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该报道援引美国前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一句话警示人们:“粮食和能源,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软肋。粮食依赖进口将给中国经济资源造成紧张,也使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打击。”
布热津斯基一言中的。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可能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出现的严重饥荒,因而粮食生产平衡的任何改变都会引发人们的不安。在国内粮食生产规模化短期内难以全面完成,产量提升空间日益收窄前提下,这一局面在短期甚至长期内可能均会处于“不可逆”状态。
换句话说,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将成为一句空话。“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不仅是中国历朝历代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由于受到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中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