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11月01日讯】对艾力克斯与李咏娴的印象,是他们在银幕前充满朝气、活力十足的模样,从小接受美式教育的他们,说著一口流利的英语,却选择让孩子留在台湾接受本土教育;这对美式模范夫妻,对于教养孩子的方式,自然地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特色,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独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养最重要的课题。
“真实的社会就是充满了竞争,出了社会没有人会牵着你的手,慢慢教你;也没有任何一间公司是‘大家领一样的薪水、做一样的事情,只求快乐就好’,到处都充满著竞争,所以让孩子学会独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重要的”艾力克斯有感而发的说。
他描述,自己刚去美国念幼儿园的时候,半句英文都不会讲,想和同学一起玩就要自己想方法融入;而父母亲因为工作忙,也不会每天帮忙看功课,所以遇到功课不会写也要自己想办法。“生活就是要解决问题,如果永远都有人在旁边协助,那么就永远学不会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
李咏娴则是个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的认真妈妈,对孩子的学校课业与生活各种细节,她都尽心尽力关切。然而,艾力克斯却希望孩子能有多一些的机会为自己负责,他认为如果父母总是在旁叮咛与指导,那么孩子就会因此养成习惯,反而失去自己领悟和摸索的机会。
“咏娴很宝贝孩子,对孩子太温和了,我会担心儿子因此变得太软弱”艾力克斯认为教养男孩的方式,应该是较为严厉的,“我觉得如果太宝贝男孩,养成他软弱的个性,那以后就容易被同侪欺负,男孩就是应该坚强一点”他说。
“我很了解他的心态,但我觉得妈妈要训练孩子坚强真的很困难!看到孩子就会想要保护他们,给他们帮助,尤其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李咏娴描述。
李咏娴喜爱呵护孩子,发挥母性替孩子抵挡所有危险;而艾力克斯则希望孩子能有更多挑战、磨练的机会。对于教养孩子,他们夫妻俩试着磨合出彼此都认同的方式。
中文与英文孰轻孰重?
虽然夫妻俩从小都在美国念书,但他们却选择让大儿子先在台湾念全中文学校,打稳中文基础。艾力克斯:“因为我们的英文强,中文不好,反而会担心孩子中文也像我们一样差,所以就选择让Ryder念全中文的幼儿园和公立小学。”
虽然在家里他们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是双语并行,但在儿子念小学一年级时,中文程度已经完全超越了英文能力。这时他们才发现,其实在台湾这个全中文的环境下,并不需担心孩子的中文能力。
“我们一直有个错误,担心他的中文不好,但他生活在全中文的生活环境,所接触的朋友使用的语言也都是中文,中文能力不可能会差的”艾力克斯说。李咏娴也补充,Ryder会的中文字汇比英文多,所以在表达事情的时候,自然喜欢用中文讲,且他认为自己是台湾小孩,讲中文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时甚至不喜欢家人和他讲英文。
在Ryder一年级暑假时,夫妻俩想替他报名美国的夏令营,这时才发现他的英文能力应该加强。李咏娴解释,美国的夏令营在报名时,会先测验小孩的英文能力,希望至少具备与美国当地小学相当的英语能力,而Ryder的程度似乎有些不足。
有了这样的体认,夫妻俩才开始帮儿子安排一些英文课程,强化他英文读写的能力,也因此对于女儿Makayla的教育规划,做了不同的选择。
“妹妹念的是双语学校,可以兼顾中文和英文,她大约上了一年,英文的读写能力就超越哥哥了,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应该会让Ryder上双语学校”李咏娴有感而发的说。
虽然如此,艾力克斯对于Ryder念的中文学校赞誉有加,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他会考量师生比重、学校的教学理念和硬件环境,而Ryder念的中文幼儿园是已成立20年的幼教体系分校,小班制的师生比例和新颖的硬件环境,让艾力克斯非常满意。
“那边虽然没有外语教学,但学校的教学理念我很认同,且学校气氛就如同一个大家庭,Ryder在那里学习很快乐”艾力克斯说。
孩子的教育规画循序渐进
既然夫妻俩都是美国人,那么未来会不会想让孩子去美国念书呢?艾力克斯与李咏娴说,他们希望孩子在美国念大学,至于从小学到高中这个阶段,他们还在思考该如何规划。
艾力克斯说,原本是希望Ryder在国小阶段把中文基础打好,毕业后再转到美国学校或是直接去美国念书,但现在发现计画似乎需要提前。
“因为越晚进入美国学校,所需具备的英语能力就越难,所以现在计画让Ryder四年级时转入美国学校,那么只需要具备美国当地小学二年级的英语程度,对Ryder目前的状况来说比较容易一些。”
他也提到,现在要进入美国学校的竞争也很激烈,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会有一批来自各个私立双语小学的学生,准备转进美国学校和欧洲学校,所以那时竞争的人数较多,如果把规画提前一些,困难度比较没有这么高。
西式教育鼓励跳脱框限的思考
针对台湾与美国教育方式的差异,李咏娴认为美式教育比较倾向让孩子有空间去思考,且也比较鼓励孩子跳脱框限、发挥创造力。
“在美国,老师很鼓励学生问问题,也很欢迎学生挑战老师的想法,老师不一定永远都是对的!而台湾的老师比较习惯的教学模式,是一开始就给出正确答案,学生只要乖乖听课就好”李咏娴说。
她提到Ryder去美国夏令营的时候,因为在台湾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课”的模式,一开始本来很害怕举手发问,李咏娴在发现这种状况后,不断从旁给予鼓励,而当Ryder鼓起勇气问了第一个问题后,就像开了窍似的,不断联想到其他问题,变得很融入课程,也更有学习热情。
李咏娴说,Ryder回到台湾和他们分享学习心得时,兴奋的说:“美国和台湾不一样耶!老师不给我们答案,而是会问我答案是什么?要我自己去想去思考!”Ryder这才发现,原来上课不只是听老师讲而已,还可以分享很多自己的想法。
除了教学模式的差异外,李咏娴也提到台湾小学的功课似乎比较多,且小学一年级就要考试,在美国比较没有考试。“我的夏威夷朋友听到Ryder小学一年级就有期中考和期末考都觉得好惊讶!”
她回忆起自己在美国念小学的情形,下午两点半放学后,几乎全是玩乐的记忆,所以看到孩子现在念书要准备考试,难免觉得心疼。针对这点,艾力克斯也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觉得虽然美国的考试相对来说比较少,但并不代表在那边念书就比较轻松,因为美国是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要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菁英比较。
当孩子犯错先判断行为动机
问及当孩子犯错时,会用什么方式处理?艾力克斯说,他会先确定孩子有没有能力理解事情的对错;再判定孩子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最后才会衡量适当的处罚方式。
“举例来说,如果一岁前的孩子打翻碗筷,只是因为想听到碗筷掉到地上的声音,或是想观察大人的反应,这时如果大声喝斥孩子的行为,只会让他把‘打翻碗筷’和‘大人大吼’这两件事情连结,孩子并不会了解自己哪里做错了,在这种情况下,大人应该要有耐心的引导说明,才是正确的方式”艾力克斯认为要先观察孩子的行为模式,再来决定要怎么回应孩子犯的错。
李咏娴提到,两个孩子的个性不同,所以教养的方式也会有些差异。哥哥比较敏感内向,大人只要稍微责备,他就会害怕而不敢再犯;而妹妹Makayla比较活泼,也比较有自己的坚持和意见,有时根本也不把大人的生气当一回事,所以就要想办法用其他方式来引导她。
“我们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也在学习教育孩子的方式,而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一样,不断地成长、变化,随着孩子在不同时期的特质,学习与他们和平共处的方式,其实是很有趣的过程”艾力克斯语气中,流露出为人父亲的喜悦。
从相识、交往到走入婚姻,李咏娴与艾力克斯用爱筑起一个令人钦羨的甜蜜家庭,在不同文化的冲击下,他们试着找出适合孩子的教养方式与教育规画。面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他们展现出为人父母的殷切期盼,在养儿育女的路上,与孩子携手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