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06月30日讯】韦特兰娜.阿蕾克榭维奇是白俄罗斯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现在德国书业协会宣布,将本年度书业和平奖颁发给这位勇敢的女编年史专家。
阿蕾克榭维奇(Swetlana Alexijewitsch)在她的祖国白俄罗斯,书籍被禁、电话被监听、不准参加公开活动。她曾因污蔑苏联士兵名誉的罪名失去了记者职位。2000年她逃亡至西方邻国,居住在斯德哥尔摩、巴黎及柏林等城市。
阿蕾克榭维奇在她的著作和采访中,从未停止过给予受苦受难的前苏联人民一个发言机会,以及抨击明斯克独裁政权。十分明确的是: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Aleksander Lukaschenko)对于阿蕾克榭维奇的获奖绝不会感到欣喜。阿蕾克榭维奇表示,她将德国书业协会颁发和平奖一事,视为对所有处于困境中的白俄罗斯人民的支持,也是给她本人带来了力量。由于白俄罗斯禁止出版她的作品,她失去了与家乡读者交流的机会。她说,“掌权者藐视我的存在”。
道德记忆
德国书业协会宣布做出颁奖决定的理由是:韦特兰娜·阿蕾克榭维奇是苏联解体时的一位伟大纪事者及勇敢的启蒙者;她记述历史的方式,使她成为前苏联国家人民的道德记忆。阿蕾克榭维奇用谦卑及宽宏的笔触描述了白俄罗斯、俄罗斯及乌克兰同胞们的生活世界,以及他们的困苦及胸中热情。
失事报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德国文学界对于这项颁奖倍感兴奋。阿蕾克榭维奇作为国际笔会德国分会的前奖学金生,曾于2008至200年期间居住在德国。德国笔会中心(PEN-Zentrum Deutschlands)秘书长费斯克女士(Regula Veske)说:“笔会前奖学金生能获得这一重要奖项,使我们感到万分高兴!这是对一位聪明而勇敢的女士所做出的聪明而勇敢的决定。”
日常生活拼贴图
阿蕾克榭维奇在其著作中记述了俄罗斯妇孺在二战期间、阿富汗战争及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中所经历的苦痛。费斯克指出:“她处理的这个论题与前苏联及现在的白俄罗斯书本中的记载大相迳庭。阿蕾克榭维奇勇于说真话,敢在国际上公开谈论禁忌话题。”
在完成新闻专业的学习后,阿蕾克榭维奇首先在一家文学杂志从事记者工作。她在撰写报导及散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风格:她进行了无数的访谈,然后把它们揉合成情感丰沛的日常生活拼贴图。这些经由亲身经历汇编而成的长篇叙述文集,生动展现出她的自我面貌和紧密贴近群众的真实。
阿蕾克榭维奇1983年出版的《战争没有女性面貌(Der Krieg hat kein weibliches Gesicht)》一书中,首次应用了这种写作手法:书中描写二战中苏联女兵的命运,并通过数百次的采访对话,拆穿了苏联英雄神话:“捍卫祖国的伟大战争”。1997年发表的 《切尔诺贝利 - 一个未来的纪事(Tschernobyl. Eine Chronik der Zukunft)》为她赢得国际声誉。这本书是核灾受害者的心理特写,灾难的规模之巨,使读者触目惊心。
重回困顿境遇
2012年廖亦武领取德国书业协会颁发的和平奖
I阿蕾克榭维奇的全部著作始终围绕着前苏联血腥、恐怖的生活经验。她说:“要把真相公诸于世,让受害者和刽子手获得同等发言的机会。我们这儿是个受害者社会,刽子手都隐匿不见,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想法。”
阿蕾克榭维奇的新书《二手时间(Second-Hand-Zeit)》将于夏末出版,其中讲述前苏联人民于联邦解体后,未能满足对自由的渴望。为了这部著作,阿蕾克榭维奇在流亡16年后,于2011年返回祖国收集材料。她说:“我在街道上、咖啡馆及餐馆里聆听人们的谈话,我的耳朵对准了街道、四周,它们是我工作上的辅助工具"。虽然她的处境一如既往-卢卡申科政权对她的态度丝毫未变-她仍坚持不懈。德国笔会秘书长费斯克赞叹道:“虽然处境艰困,阿蕾克榭维奇仍然坚持她的主题。看到她的这番努力现在终于得到和平奖的认可,真是太棒了!”
本年度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结束后的10月13日,阿蕾克榭维奇将在法兰克福的圣保罗教堂(Paulskirche)领奖。这项奖金为两万五千欧元的和平奖,从1950年起颁发给来自全世界的作家、哲学家及科学家。2012年的获奖者是中国异议作家廖亦武;阿尔巴尼亚作家桑萨尔(Boualem Sansal)于2011年得到这项奖励,而今年是由一位来自东欧,甘冒万难,见义勇为的女士获得这一殊荣。
原标题:2013年德国书业协会和平奖得主-阿蕾克榭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