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灭了一个行业”、“改掉一个机构”的反对和质疑,深圳商事改革最后还是冲破重重阻力,把注册公司的门槛降到了最低。接下来,人们期待的是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能够更快推进。"
“现在门槛基本没有了。”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监管局”)一位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2013年3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正式实施,以立法的形式结束了自《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条例》颁布31年来,工商注册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折腾史。
根据这一规定,工商注册不需要验资、不需要地址审核、不需要资质审批,免交注册登记费,注册新公司领取营业执照的程序变得非常简单——几个股东,签一个公司章程,有一个住所,就可以办了。
一位深圳代理注册公司的合伙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认为没有必要再找代理了。”过去,工商注册最少需要一个月时间,现在已经缩减到几天,名称核准后即可办理执照。
比深圳市更早启动这一改革的是珠海市横琴区、佛山市顺德区和东莞。早在2012年4、5月间,这些地区就分别以政府文件、政府规章的方式率先推行类似的商事登记改革。只不过,深圳和珠海这一次是国内率先用立法的形式来推行此项改革。
这项改革看起来风平浪静,事实并非如此。一位参与改革的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我们遇到的阻力很大,跟各路人马PK。”
“打倒一片”
“你的一张纸就可以让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上万人失业,其中有不少是这个行业的优秀人才,这将会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不仅剥夺了国家赋予注册会计师的验资的法定业务,也剥夺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的法定业务。”
这是一位在深圳执业超过十年的注册会计师2012年6月在网上的留言。当月,深圳市法制办在网上征求《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草案)的意见。
当时最多的反对意见来自深圳注册会计师协会。因为注册资本认缴制、年检不用提交验资报告,对他们业务冲击很大。
一位会计师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改革至少改掉了会计师事务所1/3的业务,“打倒一片”。深圳会计师事务所普遍规模不是很大,主要业务还停留在审计、注资报告上。改革后,除了外资需要审计外,这些所就只剩下咨询业务了。
深圳注册会计师协会“闹得很大”,甚至还去市政府、法制办抗议。2012年8月,规定在人大审议的时候,就有一名来自会计师协会的代表明确反对。他的理由是,这个草案若是通过了,就和公司法的注册登记制度规定冲突。
深圳市监管局领导带队跟协会沟通。其实,深圳市监管局从2010年就开始陆续和四大行合作“工商E线通”(钱到账,就可以看到银行编号,信用对接,就不用提交验资报告)。换言之,不管立法是否出台,验资是已经砍掉的部分。
深圳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周上忻婉拒了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请求,她表示,此前是出于完善制度的考虑向上提意见,协会理解政府、支持改革。
对这项改革怀有疑虑的还有各地工商部门。在2012年12月国家工商总局于深圳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一些地市工商局局长担心,“改革会不会把工商局改没了?”
深圳倒不担心“工商局改没了”。因为深圳本来就没有工商局了。2009年8月,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将工商局、质监局、知识产权局的职责,以及卫生局餐饮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整合划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但其他地市的工商部门就比较担心。事实上,这个改革,只是让工商部门把职责重点从清除无照经营放到后期执法——反不正当竞争、消费者保护等方面。
“他们暂时不能理解,或者说没有想好。”深圳市监管局一位人士说。
与会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甘培忠也当场表示,条件没有成熟,自己一点都不看好这次改革。甘培忠后来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商事登记改革,要改的是行政审批,深圳没敢大动这一块,而是动了资本制度,有点剑走偏锋。
甘培忠担心,改革注册资本制度后,会出现大量皮包公司,信誉体系乱套,债权人的权益很难得到保护。
“猛地还给他们,不习惯了”
深圳商事登记改革的一项内容,就是要去掉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即去掉前置审批。注册人拿到营业执照之后,再去相关部门审批,把审批权还给相应的监管部门,谁审批谁监管。
深圳市监管局归还审批部门监管权,各部门的不适应随之爆发,监管执法成了大问题。以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为例,审批程序调整后,娱乐、印刷、网吧等21个原本由监管局和文体旅游局共同查处的执法事项,一下子全部落到了文体旅游局一家头上。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市场监察与执法协调处副处长夏向阳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深圳全市文化执法编制人数只有121人,原本要应对一万多持证文化经营场所,审批划转后意味着原本由监管局负责的无证文化经营场所也要纳入管理范畴,初步估计无证场数量已经超过万家,“市场监管压力巨大”。
“依赖我们惯了,猛地还给他们,不习惯了,反弹了。”一位改革参与者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说,每次只要各个部门坐在一起,一谈改革,他们就提这个要求——能不能给我们保留前置审批?
2012年5月,实施方案推进意见出来后,协调会开得多了,各个部门都是一把手参加,“个个都义愤填膺”。
这类协调会通常由市长、副市长主持,协调好多次了,有时候市长也帮各个部门说话,“你们考虑考虑能不能分步走,比如文化、药监,先把它们作为审批前置?”但市监管局态度还是很坚决,跟主体相关的前置审批保留,跟经营资格相关的一律不保留。
审批后置已成定局,其他部门转而要求“人随事转”,希望从市监管局分流人手到相应部门。据一位接近深圳市编制办公室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将有约120名人员分到深圳的十个区,再由各区协调分配到各个部门。
执照版式之争
深圳的这次商事登记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香港的做法,资本认缴制、年报制、信息平台、电子执照等规定都差不多。但也有差别,例如香港实行除名制度,企业不存在了,没收资产给政府,深圳相应采取的是经营异常名录制度,把企业名单从正常状态移到非正常企业库里。
在规定草案中,原本还有一条是个体工商豁免登记,也就是取消个体工商户登记。这是借鉴香港特区、澳大利亚、韩国、法国等地的做法,譬如香港个体户管理就是一张税务登记证,没有工商登记。
规定草案一审后交到了深圳市人大法制委员会,随后法制委带着改革工作小组、法制办工作人员,一起去全国人大法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工商总局汇报。
这些部委都表示了支持,同时也提醒要注意某些风险。对个体工商登记豁免都持保留意见,觉得时机还不成熟。在深圳征询意见的时候已经有类似反对声,最终规定出来时,这一条还是去掉了。
而关于是否采用新版工商执照,也成了个麻烦事。2012年11月,深圳开始向国家工商总局争取新版的工商执照。
国家工商总局最早的批复,是让深圳在执照上的“注册资本”一栏后备注“认缴制”,“经营范围”一栏则统一写上“一般经营范围(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有专项审批的项目除外)”。这也是比深圳更早启动试点的佛山顺德采用的版本。
在国家工商总局看来,营业执照全国统一,而且把这些事项记载在执照上也没什么问题。可是深圳希望,执照上只刊载四项信息:企业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成立日期。如果要了解公司资产、经营范围、信誉等信息,可以通过执照上的网址——企业信息平台去查询。
如果执照版本还是按照原来的九项(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公司类型、经营范围、成立日期、营业期限、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就等于否定了立法成果。但最后,深圳还是退了一步,本来说是四项,退让成为五项,加上了企业类型。
为了这个,会开了很多次,深圳市监管局去国家工商总局当面汇报过一次、广东省工商局去了几次,国家工商总局来了广东省局一次,来了深圳市一次。其他电话沟通、文件汇报无数次。
倒逼行政审批改革
深圳商事登记改革,只是简化了营业执照办理流程,关于后期行政审批的内容并无涉及,可以说一个也没少。相比之下,东莞和顺德的改革都明确提出要精简行政审批。
行政审批是企业经营中的一大难题。在2013年3月8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发言称,目前仍有企业家感慨,投资一个项目竟要过53个处、室、中心、站,经100个审批环节,盖108个章,全程需799个工作日。
而早在2012年7月,广东省就已经领风气之先,由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开始了一场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当月就清理了第一批179个审批项目。这项改革仍在推进之中。
深圳商事登记改革虽无精简行政审批的内容,但客观上也起到了倒逼其他部门放开或简化审批的功效。
2013年3月13日,深圳文体旅游局召开内部会议,研究如何更好地应对商事登记改革。改革前后,这样的会议曾开过多次。夏向阳透露,他们正在讨论查处无证场所办法的初稿。除了后期监管,在审批政策上降低门槛,取消、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也许是更好的办法。
在深圳文体旅游局内部,已经有人提出,能否向文化部、深圳市政府提议试点取消网吧审批许可?此前,理发店、桑拿场所等原本需要文化行政部门审批许可的项目,放开后看来也在可控范围。
来源:南方周末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