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网独家报道 华夏银行1.19亿元理财产品横生变故,上亿客户血汗钱一去难返。在华夏银行嘉定支行的VIP客户室里,理财经理卖出的产品却被银行否认。从11月25日至今,营业厅里的受害客户们一直等待着……
理财产品恐血本无归客户抱团静坐华夏
“已经到期的钱拿不到,天天在这里等,今天已经第五天了”,11月30日下午,方兰坐在华夏银行嘉定支行营业厅的角落里,手里攥着一个土黄色的档案袋,她的身边还围绕着跟她相同遭遇的十几个人。再往外是七八个身着制服的保安,三四名正装打扮的银行工作人员穿插其中。
乍一看,没人知道这里正在发生什么,只当是办业务的人多点而已。但这些天,方兰一刻也没闲着,银行、银监、公安连轴转。手握着当初签的入伙书,担心从银行汇走的几百万血汗钱拿不回来。
“(我)一个人也没这么多钱,都是亲戚朋友的钱凑在一起买的,拖了5、6个人”,方兰回忆道,2011年11月,华夏银行嘉定支行大堂经理徐青将银行理财经理濮婷婷介绍给她。
“第一次买不放心,理财产品那么多”,方兰告诉21世纪网,“像我们这种岁数的人,攒这些钱也不容易”,但是理财经理说产品是北京开典当行的,而且还有担保函。
为了打消方兰的疑虑,在银行的VIP客户室里,濮婷婷告诉她,华夏银行嘉定支行的行长蒋黎也购买了该理财产品。听到这么一说,方兰觉得这个产品不会骗人,“就这样买了第一期”。
在方兰出示的购买者名单中,21世纪网也的确发现了她提到的华夏银行嘉定支行行长“蒋黎”的名字。
从方兰提供给21世纪网的华夏银行个人结算业务申请凭证可以看到,在2011年11月21日,芳兰在华夏银行嘉定支行通过电汇方式,汇了50万元给中鼎财富在中信银行北京富力支行的账户中。
21世纪网从客户自行整理的报案材料中了解到,该产品名为“中鼎财富一号股权投资计划”,在2011年11月25日成立。规模为2000万左右。据悉,该期产品主要投资于商丘市永恒生典当有限公司。按出资额,方兰的预期收益为11%。
之后,在理财经理濮婷婷的介绍下,方兰继续购买了第二期和第三期。第二期为“中鼎财富二号股权投资计划”,在2011年12月21日成立,投资于郑州新盛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资金保管人为建行北京分行。客户自行整理的报案材料显示,该计划募集资金为1000万元左右。方兰当时购买了110万元,预期收益率为12%。
第三期为“中鼎迅捷股权投资计划”,于2012年1月10日成立。项目投资于河南省奥鑫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资金保管人为中行北京分行。客户自行整理的报案材料显示,该计划规模为5000万元左右。按出资额,方兰的预期收益为13%(300万以上级别)。
上述三期产品期限均为1年,通商国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资产管理人,担保方均为中发投资担保有限公司。
之后一切都很正常,直至2012年11月23号,方兰打电话给理财经理,询问11月25日到期的钱何时可以到账,理财经理答曰需再过10天。
但是到了11月26日,情况急转直下。下午1点半左右,“(理财经理)打电话给我说,中鼎出了点问题”,方兰急了,但是对方说具体电话里不方便讲,让她到一间宾馆会议室,由律师跟她讲。
“买的时候不用律师,拿钱的时候为什么要律师了?”方兰不明白。理财经理濮婷婷请来的律师告诉她,买的产品出了点问题,典当行关门了,而濮婷婷也已经被银行开除。
21世纪网尝试联系濮婷婷,电话接通,但却不是她本人应答。电话那头的男声表示濮婷婷本人现在“不能接电话”,问及何时才能联系到本人,对方则含糊道还要一段时间。
如今一期产品1年期限已到,预期的高收益已经成为泡影,就连本金都有可能血本无归。方兰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产品是在银行买的,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找银行要钱。
500多客户利益受损华夏辩称从未代销
方兰得知消息后,立即到华夏银行嘉定支行,却被告知“中鼎财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计划”并非华夏银行的理财产品,而华夏银行亦明确表示从未代销过该“入伙计划”。
而就在此前,11月26日,客户通过华夏银行网上客服系统咨询“中鼎投资是不是你们银行的理财产品”,工号hx55489的客服在线回答:“是我行代销的”。
12月1日,21世纪网多次尝试登陆客服系统,均显示“在线客服网络通讯故障”。
随后,21世纪网以客户身份拨打客服电话,客服人员的态度也相当谨慎,问及其是否有代销信托产品,对方先是含糊承认,后反而询问客户是否在上海地区,得知为上海客户后,则矢口否认。
显然,华夏银行方面撇清关系的说辞,并不能被客户接受。
在银行汇款业务操作中,需要包括经办柜员、复核员、授权员3名银行工作人员办理。不同的银行在汇款金额上也有不同,此前中国邮政每次汇款限额为5万元,而中国银行也是经办柜员只能授权5万元汇款,支行行长级别则可以授权1000万元的汇款。
“5万以上就要经理授权的,我们都是几百万汇出去的。一亿两千万的项目,银行怎么可能不知道,我们的钱都是存在银行里然后转出去的”,方兰拿着保留的“结算业务申请凭证”告诉21世纪网。
和方兰同病相怜的顾忠指着背后的房间说,“就在客户经理那里办,就在这个房间里,买的时候签字,把卡给她划走就行了。现在(到期),银行说不是他们卖的”。
从客户报案材料中,21世纪网得知,本次已经知晓的涉及人数已有500余人(正式签约的大约80人,其他多为集资人),随着后续理财产品到期,人数或会进一步增加,四期产品规模合计约有1.19亿元。
除了给出上述说法,银行方面还没有和客户开展进一步沟通。11月30日中午,21世纪网以客户身份致电华夏银行嘉定支行总机,询问这次风波的影响,对方回答道“放心,没什么事”。而在此之后致电上海分行提出采访需求时,转出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12月1日,本该营业的华夏银行嘉定支行贴出一则未经盖章的通知,“进行内部装帧、增添设备。故此暂停营业一天”。
21世纪网也特别咨询了上海市律师协会信托业务研究会委员许海波。许律师认为,(银行)承担代销责任,一般需要提供相应的材料来证明这是银行的代销行为。
“如果没有这样的直接材料,如果能提供其他间接材料证明该理财经理是职务行为,并直接推荐了该理财产品”。许律师告诉21世纪网,“假定产品配置建议是这个银行理财经理的个人行为,且有证据证明这个理财经理作了误导性推荐并导致客户兑付损失,推定其为职务行为并要求银行承担责任也是可以探讨的。”(文中“方兰”“顾忠”均为化名)
华夏银行事件存三大疑点
疑点一:银行员工为何得以违规私卖产品
网友“揭幕者”提出质疑:“华夏银行说这并非华夏银行产品,是理财经理私卖别家的信托产品,可见华夏银行对理财经理的管理多混乱。”记者了解到,按相关规定,银行员工不允许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其他金融工作,更不允许在银行办公场所从事与该银行毫无关系的产品的推销。该事件中的银行员工明显未遵守规定。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反映,目前银行对内部一线员工的管理只注重考核业绩,而忽略对员工行为合规性的检查。一线营销人员如果不安于本银行提供的待遇收入,就可能利用银行员工的身份,瞒着本银行做一些事情,轻则私自代销其他公司产品,重则私自吸收客户资金,投放高利贷,做资金贩子。据银行内部人士反映,每家银行都按规定定期对员工行为进行风险排查,可是所谓的风险排查只是填填表格,甚至是自查。
疑点二:在贵宾室签约为何没引起管理人员注意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质疑,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客户在银行贵宾室签了与该银行没有任何关系的合同,没有引起管理人员的注意?并且在该银行员工的陪同下, 多人通过该银行柜台将大量款项转到同一账户,经办的柜员为什么不遵循可疑交易监控的工作原则立即向领导汇报?如果已经汇报,会计部门为什么不追查、不制止?对这些问题,当事银行均未通过任何渠道发表任何声明。
质疑三:银行关门做生意是否需要外部监管
专家对记者表示,监管当局为什么也没有发现问题,为什么没有人对私募基金的宣传和发售过程进行管理,在银行购买一个低收益的普通理财产品都要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测试,购买私募基金的人难道就不要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测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