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养生,如同减肥一样是永远不衰的话题。从张悟本到林光常再到马悦凌,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养生热。但是老百姓真的学会养生了吗?其实不然,很多人在养生方面仍存在误区,认为养生就是药补或者食补。中医认为,养生没有捷径,需要在日常点滴中领悟和积累。
一位出版人曾担心,张悟本、林光常、马悦凌等一个个“养生大师”相继倒下,会使“养生热”退烧,养生书籍不好卖。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南国书香节”上,养生书籍照旧是大卖的“香饽饽”。统计数字称,我国400多个出版社每年出版上千种养生书籍,很多都达到100万册的销量。电视频道与养生有关的节目总计也有近百个……
养生热潮让人喜忧参半。喜的是老百姓已不满足于看病,防病保健已成为新的“钢需”;忧的是,人们对健康过于焦虑且急功近利,他们对功名利禄一点也不舍得放弃,却希望通过简单地吃点什么、练点什么而永葆健康。为了迎合大众这种心理需求,各类养生书籍、讲座、保健品推介鱼龙混杂,让养生逐渐走向商业化,这其中不乏为盈利而对养生进行刻意曲解。
养生“百态”
胶囊一族
Wing是名“金领”,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收入不菲。她很讲究生活质量,注意健康,对于美容和饮食舍得投资。每天中午她很少吃正餐或根本不吃正餐,却会在早中晚按时服用各种颜色的胶囊、片剂,其中有各种维生素、钙片、深海鱼油、番茄红素……有人说她不食人间烟火,有人说她把“药”当饭吃,于是她被贴上 “胶囊一族”的标签。
Wing却振振有词:我的工作太忙,中午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吃一顿正经的午餐,又觉得外卖的营养很不均衡,米饭和肉多,青菜很少,容易出现营养缺乏,不补充些营养素很快就提前衰老了。而且,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多多,与其吃那些被添加剂、农药甚至转基因污染的食物,还不如吃保健品,它们价格昂贵至少不会有安全问题,而且也能保障一天的营养全面均衡。
药补一族
王先生是名私企老板,在经济不景气的现在,要养活一两百号人并非易事。他的工作压力很大,是个标准的“空中飞人”,也经常要酒肉穿肠过、应酬到很晚。一过 40岁就感到自己的精力明显不如从前,于是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不过他的养生知识多是来自航空杂志或精英杂志里的广告。他觉得不能亏待自己,于是家里备了冬虫夏草、高丽参、鹿茸等名贵药材,只要回家吃饭就让保姆给他炖一盅补汤。办公室的柜子里也放了各种品牌的虫草片、参茶和保健品。“熬夜到多晚也不怕,第二天只要泡杯参茶,照样精力充沛。”王先生觉得自己这笔对健康的“投资”很值得。
穷补一族
60岁的辛阿姨5年前退休后就开始在家享清福,工作了几十年、辛苦了大半辈子,她觉得该关心一下自己的身体了。几个要好的老姐妹一碰面就聊,谁谁谁最近在如何养生,效果好极了,多年的高血压降了,甚至肿瘤也消失了。她们也会相约着去听养生课,学到什么方法回来立即实践。她给自己定下一个原则,不管什么养生法必须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张悟本火的时候,辛阿姨也买过不少绿豆,吃了不少红薯。马悦凌当“健康教母”时,她也吃过活泥鳅,练过“撞墙功”。后来又跟着别人一起断食,坚持了十多天,在子女的 集体反对下,才重新吃饭。这不,最近她又学会了做“五行蔬菜汤”,听说能防癌治癌,她每天一早就去买一堆五颜六色的蔬菜回来煲汤。晚上就加入“拍手党”,和小区里其他老太太一起拍打全身,据说可以打通全身经络,胜过吃人参。至于会坚持多久,那要看新的养生方法什么时候出现。
被曲解:养生=药补、食补
周末在家,Linda进当当网逛了半小时就订了好几本书,除了专业书外,有三本与养生有关,分别是《捏捏小手百病消》、《秋季营养食谱》和《茶包小偏方喝出大健康》。她说第一本是买给两岁儿子的,让婆婆每天给宝宝做做按摩,据说小病、大病都能预防;第二本是买给父母的,让他们饮食上讲究些,少生病;第三本 是买给自己的,她自己经常加班,很少有机会在家吃饭,谈不上饮食保健,不过倒是经常泡茶,她希望通过喝茶能起到一些保健的作用。
“您看我这体质适合吃什么、怎么补?”作为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弟子,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友章教授常被问到这一问题。经常有人找他把脉,咨询养生问题,其中不乏政界商界的名人。这些人非常舍得为健康“投资”,他们希望刘教授能推荐一些名贵参茸或保健品,一掷万元也在所不惜。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所谓养生就是药补、食补,对中医了解多一点的,再加上艾灸、经络按摩等。“真正的中医养生远不止这些”,刘友章教授认为,养生首先是顺 应自然规律、适应社会、了解自己,正确处理三者的辩证关系。但很多人不愿意听,觉得是大道理,其实这点非常重要,换句话说,养生先要养德、养心。以适应社会为例,一个人如果什么都看不顺眼,总是埋怨,对别人不能宽容、理解,这个人无论饮食起居如何讲究,吃多少保健品,其面色都是晦暗的,因为“劳心思虑过耗真(气)”。
说到这儿,刘友章教授掏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是他与一名患重症肌无力女孩一家的合影,她病愈后生了一个宝宝。“生活得充实,对社会有益也是养生的一部分”,他说,“看着这张照片心里会很快活,比喝碗参汤还要滋补!”
明代《寿世保元》更明确指出:“积善有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张景岳也说:“唯乐可以养生,欲乐者莫如为善。”简明地道出了为善、快乐与养生之间的关系。
被功利:毫不费力的养生受热捧
对于日常饮食起居,中医也有具体的指导,总的原则就是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生物钟是最好的私人医生”,刘友章教授解释,感觉肚子饿了就该吃饭,想睡觉了就应该睡觉,累了就应该要休息。吃好睡好充养精气,从中医的角度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西医的角度说“休息好了免疫力增强,自然少生病”,根本没有必要额外地进补。
这种符合医学规律的养生观念并不易被人接受。如今,捷径养生法或速成养生法,在中青年人中更为流行,他们希望有一种毫不费力、一劳永逸的养生方法。于是,我们常常能看到这种情形——有的人饮食没有规律,或不吃早餐,或暴饮暴食,却大把大把吃各种维生素胶囊;有的人经常熬夜应酬,却一杯杯喝着参茶,或吃着虫草片来进补、提神。刘友章教授指出,这都不是科学养生,只是自我安慰罢了。虽然药补、食补也是养生方法之一,但没有什么比正常规律地用餐更重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韦志中说,从不顾损害身体、一味地奋斗、追求经济物质,而不关注身体心灵的健康,到开始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以说养生热是一种进步。不过,许多人奋斗的脚步由于惯性不是短时间能停下来的,这就会与来自身体内部的呼唤产生矛盾。换句话说,虽然我们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却因很多东西还放不下,不能舍弃。放不下的东西包括各种感官的享乐,以及来自外界的诱惑——名利、荣誉、金钱、地位等。于是,速效的养生招式才这么有市场,因为满足了人们当下急功近利的需求。
被神化:各路“大师”轮番登场献宝
为了迎合大众速效养生的心理需求,各类养生书籍、讲座、保健品推介鱼龙混杂,让养生逐渐走向商业化,这其中不乏为盈利而对养生进行刻意曲解。
比如,某些蛋白粉品牌宣称:“本品适宜于所有人群”——营养不良体质虚弱的儿童,中老年人,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工作紧张的人群,高血脂、糖尿病人……记者此前采访多位营养科医生,他们都指出,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饮食中,蛋白质并不缺乏,甚至是过量的,如果盲目地补充蛋白质,过多的蛋白质并不能被身体利用,还会转化为脂肪,让人发胖,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甚至会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一般来说,只有严重偏食,比如不吃肉、蛋、豆制品等蛋白质的人,以及身体很虚弱不能正常进食者,或因病蛋白质丢失或消耗过多者,才有吃蛋白粉的必要。
此外,铺天盖地的广告都是男人肾虚、女人气血两虚……你有没有对号入座?如果说保健品上的宣传容易引起你的兴趣,一些养生节目里的误导更容易让人放松警惕,失去识别能力。在有的电视节目里,养生专家插科打诨,以轻松调侃的形式谈养生,节目很娱乐,收视率也很高。然而,至于这些专家,有的是二三十岁的美女医生,有的是让人难以考证的“中医世家”,这些专家谈的内容是否真的科学,观众难以辨别。
刘友章教授说,“我今年60岁,谈养生还为时尚早,应该找找我的导师——96岁寿而康的邓铁涛国医大师来谈才有说服力,如果让二三十岁的人来谈养生,他们又有多少人生养生体悟和养生实践?大众可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啊!”
广东省中医院曾对当代200名老中医的养生经验进行归纳研究,近90%的老中医睡眠有规律,有午休的习惯;80%以上的人进食规律,三餐营养搭配均衡;近90%的人选择散步作为运动方式;绝大多数注重修性以养神,时刻保持淡泊平静及平和自然的心态,对工作和生活持宽容的态度,没有人提到长期吃什么来调理。
所以养生没有捷径,但也不难,它隐藏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无处不在!
来源:39健康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