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巴克众议员在他的办公室
美中关系是美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国会作为立法机构和行政当局分享外交政策的制定。
美国之音中文部的美国议员专访系列采访参众两院两党以及独立派议员,从贸易、军事、人权、台湾等影响美中关系的广泛议题了解议员们的立场。国会议员们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受个人背景、党派、选区等因素的影响。下面是美国之音卫视专访来自加州第46选区的共和党众议员罗拉巴克(Rep. Dana Rohrabacher)。
罗拉巴克众议员2011年9月推出[2011年中国媒体签证对等法案](The Chinese Media Reciprocity Act of 2011)。
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在2012年6月就法案举行了听证,表示法案有可能被委员会推荐到全体院会讨论投票。
"这是美国软弱的信号"
2011财政年度中国有8百多个官方媒体记者在美国工作,而美国的官方媒体只有两个人获得中方签证。罗拉巴克议员解释说他提出这项法案的原因是:“如果我们继续放任他们这样做,这是美国向他们发出了软弱的信号。”
罗拉巴克议员说,他的这项议案要求的是对等。他说:“我的议案基本上是要把中国官方媒体在美国的记者减少到两个。除非我们能够增加我们在中国的记者数量。”
这项议案已经送交国会相关委员会-司法委员会的移民及执法小组委员会讨论。
“我相信与自由的人民进行自由贸易”
美国对中国的商品贸易赤字从1985年的每年6百万增长到2010年的2千7百30多亿美元。(资料画面,港口,贸易,人民币等等)。罗拉巴克议员说: “我相信自由贸易,我的信念是与自由的人民进行自由的贸易。“
罗拉巴克议员说,从巨额贸易顺差享受到好处的是中国政权而不是中国人民。他说:“所以美国不应该对两国的贸易不平衡状态以及中国对于(南中国海) 野心勃勃的领海要求坐视不管。”
“台湾不再需要美国”
罗拉巴克议员是众议院台湾议员团(Taiwan Caucus)的创始人,但是近年来他看到台湾政府的政策向中国大陆倾斜。 他说:“台湾人通过投票告诉人们‘我们不再需要美国,我们要确保北京和北京领导人把我们当成朋友,能善待我们’。”
罗拉巴克议员后来退出了台湾议员团。他说:“他们现在的政策就是这样的。看来他们不需要美国,当然也不需要我罗拉巴克议员了。”
目前美国政府仍在评估是否向台湾出售F-16战斗机。
罗拉巴克议员说:“但是如果台湾大多数人希望和中国的独裁者保持更友好的关系,而不是需要一个更强大,可以信赖的关系,那么他们就不能期待美国向他们提供武器,或者让我们产生迫切的愿望来保卫台湾。”
罗拉巴克议员办公室摆了很多里根的照片
“我是最亲中的议员”
罗拉巴克议员是美国国会对中国政府批评比较多的议员,而且常常严辞犀利,把中国政府称为“帮派集团”,“人权侵犯者”等等。一些中文媒体把他称为“反华议员”。对于这个“头衔”,罗拉巴克议员说:“我觉得没有比我更亲中的议员了,因为我相信我们将来维持和平唯一的希望就是和中国人民保持非常友好的关系。”
当然罗拉巴克说的亲中指的是中国人民,特别是那些追求自由、民主的人。罗拉巴克议员说:“他们是最好的盟友,对美国来说和平最大的希望就在于这些中国人民。我把他们看作是我最好的朋友。”
二战时帮助中国抗日的美国飞行员佩戴的袖章
“我父亲是二战期间到中国的第一批美国飞行员之一”
罗拉巴克议员和中国有着一段特殊的渊源。他的父亲在二战末期到中国帮助抗日。罗拉巴克议员说:“在我的墙上你可以看到一副照片,是中华民国和美国国旗;这是从我父亲的夹克杉上取下来的。他在二战时到中国执行飞行任务,是第一批,实际上第一个降落在上海的美国飞行员。当时战争即将结束,他在战争最后几个月就佩戴着这个;他的任务是驾驶飞行运输谈判人员到中国各地和日本驻军谈判和平协议。我父亲在上海服役、居住了一年,从1945年到46年。”
这个袖章上写着“美国空军,来华助战,仰我军民,一体救护”,希望中国民众对这些美国飞行遇到困难时施以帮助。
“人生最大的爱好是反共和冲浪”
罗拉巴克议员把中国人民当作朋友,但是把反共和击败共产主义当作他的使命。
他甚至说,他有两大爱好,一是反共,一是冲浪。 他说这一点和他曾经在里根总统身边工作有很大关系。罗拉巴克议员曾经为里根总统撰写演讲稿。他办公室摆满了和里根的合照。
罗拉巴克议员酷爱冲浪
“普通美国人和普通中国人是朋友”
最后我们以罗拉巴克议员的这段话结束访问,他说不管是二战期间他父亲到中国帮助抗议,还是今天,普通的美国人和普通的中国人都是朋友:“中国人民知道,像我父亲这样的普通美国人是他们的朋友。这就是我们的关系,我们是朋友。普通美国人,普通中国人,我们都要和平,我们互相尊重。”
罗拉巴克议员说,美国人曾经帮助过中国,希望今天美国能帮助推动中国的民主进程。
如果您想了解罗拉巴克议员更多的情况,您可以登陆他的国会网站http://rohrabacher.house.gov/
也可以给美国之音发电邮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