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上星期六逝世。享年93岁。美国新闻界普遍对此进行报导,回顾华莱士精彩富争议的一生。华莱士由于采访过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和江泽民,因此也为中国官方媒体大量报导。
但是,与这些堆砌大量溢美之词对死者进行吹捧的报导不同,纽约时报的报导第一句话就说,华莱士在《60分钟》节目中担任调查记者时的精彩和臭名昭著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广播新闻工作者之一。报导对他一生进行肯定的同时并不否认他并非一直受到尊重。
华莱士是美国新闻自由之树上结出的一颗丰硕果实。他有自己的成长过程。年轻时他喜爱广播,做过主持人,曾发明了伏击式、表演式采访,来制造新闻节目吸引眼球。直到1962年,他19岁的儿子在爬山中因故死亡,他经历痛苦寻子经历后才立志做一名真正的新闻记者。他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任记者期间表现出色,引起尼克松总统注意,特请他出任新闻秘书一职,但被他婉拒,他表示,给坏消息戴上快乐面具并非他的喜好。
纽约客杂志的报导说,“华莱士精彩漫长的职业生涯确保了他逝世时受到的尊重,但他真正受到尊敬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某些时候。纵观其职业生涯,他一直是个受争议的人物,在似乎无休止职业生涯的头二十年,《60分钟》节目是电视网的硬拷贝。” 他任主持人的这一节目诞生了电视新闻杂志。为提高收视率,他曾与同行抢新闻,他曾说,“地板上会有血。从同行那里偷故事并非不名誉。”水门事件的发生随之产生了调查新闻,并使他的《60分钟》节目名列星期天最高收视率节目之一,在1977年之后的23年中他的节目无与匹敌。
但华莱士的生涯并非一帆风顺。1982年《CBS报导》制作一部越战记录片《数不清的敌人:越南骗局》,导致曾在越南任美军指挥官的怀斯特莫兰德将军提起了一亿两千万美元的诽谤罪讼诉。纪录片指怀斯特莫兰德将军蓄意篡改对敌人力量估计的战斗命令。冷战后解密文件显示将军的高级助手以政治和公关理由坚持敌人只有较小数量,而这一制造出来的数字最后为中情局接受。但记录片的关键人物——一名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分析师在接受采访的同时还接受了25000美元的顾问费。这部纪录片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了真相,但却是使用了不当手段达到目的的。两年多后怀斯特莫兰德将军撤诉,CBS也蒙受了名誉损失,而华莱士精神几近崩溃,一度企图自杀。
另一件令他愤怒的事发生在13年后。在一部揭露烟草公司罔顾消费者安全的纪录片中他采访一位曾在烟草公司任研究部主任的化学专家。专家告诉他美国许多烟草公司主管在国会作证说尼古丁不会上瘾是撒谎。凑巧的是这些主管中有一位是华莱士上司CBS总裁的儿子。华莱士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CBS公司管理层阉割了《60分钟》一部我刚制作好准备上演的记录片。” 为此,他曾在这位总裁手下苦熬,直到他离去。
纽约时报在描述华莱士的采访风格时说,“他行走于虐待狂与求知欲之间的微妙分界线上。” 说,他的成功主要在于他抛出去的问题,而不在于他获得的答案。1986年,华莱士在中南海采访了当时任中顾委主任的邓小平。华莱士直言不讳地称邓小平是“中国的第一号领导人物”,在谈到台湾问题时他问邓小平“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针对中国搞改革开放,他问邓小平,“中国领导提出致富光荣这跟共产主义有什么关系?” “这一切同毛泽东的主张都不一样,毛泽东会怎么看?” 最后他又问邓小平在领导人和中顾委主任位置上还会留多长时间。
2000年他在北戴河采访江泽民时称江是世界上最后一位共产党独裁者,还向江提出了“六四”天安门事件和法轮功的问题。虽然被诘问,同年在香港,江泽民却拿华莱士教训香港记者,说华莱士的素质不知比他们高到哪里,他跟华莱士谈笑风生。可见华莱士在他心目中的地位。2001年华莱士还采访了当时刚在美国出版的《六四真相》一书的作者张良。显然这些内容都没有在国内报导华莱士生平中出现。
有一篇国内的报导称华莱士“也影响了中国的一大批新闻工作者,这其中就包括创办阳光卫视以及《杨澜访谈录》的杨澜”,但可能觉得两者实在无可比之处,随后又说杨澜追求的是“非新闻的真实性和实践追踪式报导。”杨澜的访谈是无伤大雅的闲聊,除了给名人要人锦上添花,并无一丁点华莱士“勇于追问那些人人想问却又无人敢问的问题”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