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随着时间推移,移民父母的社区归属感越强。图为多伦多唐人街。
移民收入普遍比加拿大出生的人低是个长期问题,不过研究发现,移民对加拿大的归属感,对他们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更大。对很多华人移民而言,因为对母国居住条件的不满意,更容易满足移民生活。特别是多伦多有50万华人,语言的隔阂基本不影响华人的归属感。
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研究人员分析了2002-2008年间加拿大社区健康调查中的数据,发现虽然大部分加拿大人对生活都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但移民父母及孩子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及对社会的归属感都较差。
移民母亲只有22.9%表示对生活“非常满意”,加拿大出生的母亲表示“非常满意”的高达48.5%;移民父亲表示“非常满意”的占23.6%,加拿大出生的父亲则占43.2%。
文化差异及语言障碍影响归属感
该研究认为,移民的满意程度较低,43.5%的原因可以用用语言障碍及族裔文化差异解释,随着时间推移,移民父母的社区归属感越强,但对于10多岁的移民女孩来说,居住时间增长没有明显改善她们对社区的归属感。
对于女性归属感较差的现象,渥太华卡尔顿大学经济系教授伍丽(Frances Woolley)对大纪元表示,女性重视与家庭、父母、孩子及朋友的关系,远离他们来到加拿大后,女性的心理不易适应。
另外,文化冲突对于女性来说更突出。伍丽说,她父母是英国来的移民,她上学时只能穿裙子(英国的习惯),“这使我感觉与别人不同,好像我不属于这里一样。”
她说,移民家庭对男孩通常不太讲究,比如穆斯林学生,男的穿着与其他学生无明显区别;女生戴着穆斯林头巾时就很突出,但她们如果不戴,就会受到父母责备。
男性移民通常需要工作,工作的环境会使他们获得一些归属感。伍丽说,但对于在家照顾孩子的母亲来说,就很难培养这种归属感。她认为,移民母亲应该多参加子女学校的活动,从而增加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归属感。
加拿大拥有自由、稳定和良好教育
大陆移民万女士2001年移民加拿大时是夫妻两人。她表示,能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已经很开心。她的满意标准是:“生活稳定,孩子教育条件好,没有后顾之忧。”
万女士:“因为在大陆没有言论自由,有些想法不敢说时,会觉得很压抑。在加拿大就没有这些心理压力,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英文不好,文凭不被承认,万女士对这些都不太计较。她说,在中国时她有工作,但那里的社会保障不行。移民加拿大虽然初期比较苦,但社会提供各种保障,使人比较安心。
万女士的大孩子小时候上私校,现在上法语公校,课外还学音乐、舞蹈、绘画、游泳;老二今年3岁,刚送去私校上学。她说:“有钱时,当然先投资孩子的教育。”
万女士说,在大陆的学生学习压力太大,没多少机会开发其他方面的技能。很高兴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充分发展自己的爱好,健康成长。
万女士认为,了解学校及社区的情况很重要,但看起来她没在参与社区上多花时间。
香港移民黄医师1993年通过投资移民来到加拿大,当时已经超过55岁。他表示,虽然自己英文不行,但总体上是满意的。生活质量比以前高了,比如住房,当时香港的价格很高,一个车位的价格,在这里可以买一间房子。同时,加拿大的政治气氛、生活环境及人际关系都不错。
多伦多华人多 语言不构成归属间隔
大多伦多地区有50万华人,也许这是中医师得天独厚的地方,黄医师刚到就开了中医诊所。黄医师很喜欢参加社会活动,刚来就去活贤社做义工。除了参加中医界的活动外,也常去教堂服务。他说,他做义工特别受欢迎,包括去讲课,做一些健康讲座等。“他们很开心。能够为社会做些贡献,自己也很开心。”
他认为,他的英文不好不影响参与社区活动,因为接触的基本是华人,没有交流上的问题。
不过,黄医师还是认为英文很重要。他说,病人如果不讲中文,他只好找女儿做翻译了。如果英文好的话,他可以看很多这里出版的书。“对老人家来说,只好得过且过了。”
移民时间长 生活满意度增
研究涉及的移民家庭收入,大约比加拿大出生家庭低1/3,这种收入差别被认为是移民父母对生活满意程度较低的重要原因。但研究也发现,随着在加拿大居住时间的增长,移民父亲在收入增加后,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有明显增加。
现在,万女士家庭收入有了很大改善,已经买了房子,有了2个孩子。她说,如果刚来时的满意度是1分的话,现在应该有6分了。主要是收入增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黄医师也表示,18年来,因为给人看病,与病人、社区的联系越来越多,“感觉平稳了,对生活的忧虑减少了。”不但对社区有归属感,也打算在加拿大终老了。他说,孩子都在这里安居乐业,也有孙子啦。“你叫我回去,也不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