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香港“民主歌声献中华”的著名香港影视届人士岑建勋与柴玲﹑李录和封从德在天安门广场。
柴玲表示,天安门事件流血收场是无可避免的结局,因为当年的中国领导人本来就打算以武力对付示威学生。
天安门事件已逾20年,当年的学生领袖柴玲后来藏在货柜里逃离中国,如今和美国丈夫及三个女儿住在波士顿。45岁的她下个月将出版新书“向往自由的心”(A Heart for Freedom),中英文版同时发行。
她在新书中回顾多年来因对天安门事件的回忆所受苦楚,以及揭露逃亡过程的艰辛。
书中写到,1989年6月4日凌晨,柴玲和封从德在4日夜里登上火车,封从德中途下车买衣服让两人变装。火车一路南行,抵达武汉。之后继续搭巴士南下,到了南海边的小村庄,找到暂时落脚之处。
6月13日,电视新闻播出21名学运要犯名单,柴玲与封从德都在其中。收留他们的那对夫妇得知两人身分后,决定保护他们。柴玲从香港电视节目得知李禄逃出中国,两人于是计画逃往香港。
那对夫妇的孩子“大哥”在外面帮忙打探门路,还找到人给柴玲割了双眼皮,改变面貌。
书中提到,在等待期间,封从德决定自己外出找路子,柴玲则留在原处。“营救网”不停地把她转换到不同的藏身处。
最后一程在瓮里
几个月之后,新年到了。柴玲于是偷偷到外面去。到了市场,有个军人模样的男子看到柴玲时,好像想起什么似的。柴玲心里一惊,强自镇定,与那人擦身而过。她一离开市场就拔腿飞奔。她注意到那人随即找人在附近搜索,还好躲过一劫。
书中写到。1990年4月,“大哥”告诉柴玲和封从德,很快就有机会逃离中国。
出发前一晚,柴玲无法成眠。她想到从此可以自由了,不必成天提心吊胆。
“大哥”把两人送到码头,告诉他们“最后一程是在个瓮里”。两人进入船舱,窝在货箱里。等到货箱盖上盖子,顿时一片漆黑。两人带了两瓶水,一条面包,还有一小盒火柴。没想到等了又等,直到第二天才开船。书中说,柴玲告诉自己,十个月都等过了,再等几小时又有什么。
终于,船开动了。
书中提到,不知走了多久,忽然引擎声弱了,船停下来,舱面的脚步声、嘈杂声愈来愈大,还有人吼叫。他们担心极了,还好,引擎声重新响起,在无尽的等待中,他们靠着意志力与信心撑下去。
之后,柴玲做了梦,梦到极其明亮的光芒……正在这时候,箱盖打开了,一个冷静而坚定的声音说,“我们到了。”
营救网的人说,因为消息走漏,所以船曾被警方截停,警方搜了半天,还好没有发现他们。
两人到了港大,营救网立刻开始运作。美国和法国都愿意提供政治庇护。封从德选择法国。
书中提到,几天后,法国护照送到,并有人开车把两人载往机场飞往法国。飞行中,法国外交官一直担心地从窗口往下看,他一直“担心有人把你们在这架飞机上的消息泄漏出去,中方可能把我们击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