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地沟油”的相关新闻和评论猛烈地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这可不像茅台酒涨价的消息,谁能说“与我无关”?16日晚,昆明警方一举捣毁了一个生产销售地沟油的黑工厂,抓获5名嫌疑人。据嫌疑人交代,两个月来,黑工厂炼制的50余吨“地沟油”流往昆明。近日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一起特大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捣毁6个制黑窝点,抓获嫌疑人32名,同时查获食用地沟油100吨。这是个危险的信号:究竟有多少地沟油经过一系列地下“漂白”程式成为“正规的”食用油,最终又流向我们的餐桌呢,目前尚很难精准判断。
这简直可以用灾害来形容了。对这种并非自然灾害的人祸,人们只能像遇到自然灾害一样,指望得到政府部门的保护。这不仅是能力上的,更是责任上的。然而,先是来自有关专家的安慰,他们认为制造“地沟油”的成本非常高,言下之意就是,见利忘义之人是不会干这种得不偿失的勾当的,人们大可放心。就如专家之言往往适得其反一样,专家眼里的“技术难关”,很快被脏乱不堪的黑工厂突破了,面对查处之下的“余油未尽”,有关部门只能退守到地沟油监别方法的攻关。
这只能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来解释了,而其中的“魔”倒是符合“魔鬼”的习惯解释。面对这场与歪门邪道的较量,始终相信“邪不压正”的人们,应该不必对“地沟油”的汹汹来势感到恐慌,但这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全社会要同仇敌忾,特别是政府部门必须站在受害群体一致的利益立场上,共同抵御和打击“地沟油”的制售市场,这至少会减少人们的恐慌,给人们最终消灭“地沟油”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最令人可怕的是什么?就是人们期待有能力冲锋陷阵的权力部门,先给自己挖了“防空洞”躲了进去,指望着他们保护自己的民众能不慌么?而发展到今天的“特供”,就是权力部门在当前有毒有害食品泛滥下的“防空洞”。
说到“特供”,倒不是现在有了特权阶层的产物,我国在建国初期就有了对中央等领导的特供食品,那时给中央领导人吃特供食品的原因,主要是怕敌特的下毒。在计划经济时代,“特供”也只是对一些特殊对象在计划外的补贴。但发展到现在,除了中央领导人外,很多地方政府和部门也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吃起特供来。在权贵们看来,吃上特供是一种身份象征,也是权力的象征。其实,这在当前权力腐败蔓延、社会阶层二级分化的现实下,也不算什么触目惊心的事实。但问题在于,如果把“特供”当作普通农副产品上的进一步优化也就罢了,但现在的“特供”变成了对有毒有害食品的规避,这就不像权贵们喝茅台酒,穷人喝土烧酒了,“特供”和普通食品的界限不是在档次上,而是吃得和吃不得的区别了。
这样就给“特供”注入了新的含义。从权力部门营建的“特供”基地来看,其产品也不是什么稀罕物,而正是这些普通的农副产品成为权力部门的“特供”,才暴露了食品安全的危险性已到了什么程度。在信息不够公开对称的社会环境下,权力部门对当前食品安全的现状,必然“江南水暖鸭先知”,而他们急于开辟安全通道,躲进免遭有毒有害食品伤害的“防空洞”,这让听天由命的老百姓怎么办?权力部门开辟“特供”基地,无疑给了民众一个可怕的资讯:普通市场上的东西,他们是不敢吃的。这让人们在恐慌的同时,不得不怀疑,躲进“防空洞”的权力部门,还会对“地沟油”之类的有毒有害食品忧心忡忡么?还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打击身体力行么?
因此,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权力部门享受农副产品“特供”,已经不是人们习惯认知中的权力优先,而是懒政之下不顾民众利益的自我保护。当人们看到权力部门的自我保护措施,只会对“地沟油”之类的有毒有害食品更加恐慌。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