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违背信任带来长期风险

作者:Tom Orlik 发表:2011-09-06 12:1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担心中国的突然崛起吗?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sco)航运合同案,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

好消息是,对中国国有企业精心编织独霸全球计划的担心看起来是杞人忧天。中远在几年前签订长期合同,希望缓解大宗商品市场繁荣时期航运价格高企带来的压力,这是合理的。但认为价格将永远高企却不合理。

类似的事情在2009年也曾发生过。当时中国一些国有航空和航运公司因为签订用于对冲石油价格上涨的衍生品合约蒙受巨额亏损。油价在2008年夏季接近每桶150美元的时候,这些合同是合理的,当2009年很长一段时间油价处于每桶80美元的时候,就显得不那么聪明了。

坏消息是,中国大公司在真正出错时,并不一定觉得自己有义务承担后果。2009年,国有企业在政府支持下拒绝履行衍生品合同义务。而现在,中远企图强迫船东跟它重新谈判,以暂停付款作为让船东回到谈判桌的手段。

这个问题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不够成熟。另一个因素是国有企业的傲慢。它们在国内发号施令,而作为崛起中大国的一员,又力图在国外同样地耀武扬威。作为一个短期策略,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合理的,只是粗暴了一些。毕竟很多外国公司只要还没有抛弃中国的某个市场,还是愿意吃很多亏的。

但从长远来讲,辜负信任是有代价的。外国公司的一个应对办法,可能就是不签具有胁迫和违约风险的长期合同,只以变幻莫测的国际现货价格为基础签署短期协议。

以铁矿石为例。2009年,中国力图影响铁矿石价格年度谈判的结果。这跟违约不一样,但仍然是在滥用国家实力。这导致稳定的基准定价协议结束,一种基于现货价格的新制度兴起。目前为止的主要输家是谁呢?是中国自己的钢铁企业,现在摆在它们面前的是更高、也更波动的铁矿石价格。

如果信任被过多地损害,国外企业只要有牌可打,可能就会开始为中国的对手方风险收取更高的溢价,或者是拒绝签订一切长期合同。

来源:华尔街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