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带她的儿子从美国回来,向当年关心过她孩子的人报喜,说孩子拿到太空物理的学位了。看到这个孩子,我非常感慨,因为他差一点就被我们的教育制度给牺牲掉了。
这孩子天生动作慢,说话也慢,是个慢慢思考型的哲学家。他的思考很周延,凡事一定要弄懂了,才肯做下一步。这种脾性在讲究速度的台湾教育制度里就格格不入了。他挨老师打,因为动作太慢,考卷一大半空白;父母也打,因为动作太慢,家庭作业写到半夜十二点还写不完。但是打完了还是一样,没有用。
有一次他来我家玩,看到我书房有一个九连环,他问过我那是什么以后,就开始去解。九连环有口诀,他并不知道,只是锲而不舍的解;解了两天两夜,终于解出来了!一通万通,其它形状的九连环也会解了。
那时他才小学三年级。我很惊讶这么小的孩子就有这种毅力,便劝他父母不要打,要顺其自然,动作慢是他的天性使然。
他进了国中以后,日子更不好过,一方面国中功课多,没有时间让他慢慢想明白;另一方面国中霸凌情形很严重,他每天被人欺负,连老师也不喜欢他。最后,母亲决定放弃教职,带他去美国;父亲则留在台湾赚钱。
这孩子到了美国,找到合适的学校以后,学业的表现就像花朵一样盛开了!他周延的思考方式得到老师的赞赏,他不轻易做决定;一旦做了,就不轻易更改;一定把事情完成的态度,更得到同侪的敬佩。在台湾被大家认为的坏习惯,到了美国却变成老师、同学夸奖的长处了。他母亲常用电子邮件跟我谈论东西方对教育的看法,每次都令我感慨万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没有经过思考的东西很容易忘记,但是目前的教育体制并没有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我们要求孩子快,因为老师有进度要赶,学生有一大堆习题要缴,大家都忘记了“懂”才是最重要的。吃饭时,我们会要求孩子细嚼慢咽,告诉他们囫囵吞枣是不健康的,但是在学习上我们为什么不这样呢?我不懂,为什么我们的国中、小学要教这么多,每天都在赶进度呢?
曾经有一项调查指出,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出社会会用到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四;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二是用不到的。我们为什么不彻底检讨一下,为什么要教这么多用不到的东西?为什么小学四年级要学修辞学呢?
彻底了解是创造力必要的条件,因为这样才可能举一反三;而创造力是二十一世纪的主要竞争力。我们的课纲列得太繁琐,作业也出得太多(有一部分是应父母的要求),难道大家都不了解,只有一步一脚印把根基打好,才是造就人才的方式?
又到了毕业季节,看到一批批社会新鲜人因为没有特长而找不到工作,令人忧心。不论时代怎么变迁,适性发展还是教育的核心。请给教育一点弹性,也给孩子一点适合他的空间吧!严长寿总裁呼吁“教育应该不一样”,究竟有没有在教育界引起一些检讨呢?